为了不让这款8年前的神作就这样无人问津,我又要推荐一次《UnEpic》。
近些年确实出来很多优秀的横版游戏,比如空洞骑士,死亡细胞等等,但这些游戏的内容深度真的比不上这款小众的《UnEpic》。
远在2011年的时候,单机游戏的环境还不太好,D版横行,所以这游戏的利润不咋地,作者做出这款游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勉强糊口。因为当时民间汉化乱取名字的原因,这款游戏的中文名很长一段时间被翻译成了“厕所穿越记”,导致UnEpic的档次一下这被拉得很低,可以说被中文名坑炸了。
UnEpic本身就是个组合词,epic是史诗,这个游戏名大概是想表达,这游戏讲的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正因为这种设定,UnEpic的代入感非常强。你玩着玩着就会真的把主角当自己。
即使这款2D像素游戏不靠画面取胜,这200多M体积的游戏,一样可以让人又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这些是游戏里的画面,我做成了动图,大家感受下。
穿越到神秘古堡
无情的恐怖怪物
巨型BOSS
你想要的RPG元素他都有
闪光点200多个房间等待着被探索;7个完全不同的BOSS,巨型蠕虫,美杜莎,龙,宇宙脑魔,神经眼球即使像素级画面也有极强的视觉冲击;70多个咒语法术可以学习,完爆某些大型RPG的技能树;100多个不同的武器可以选择,每种武器都有克制关系,枪、斧、弓、锤、刀、剑等等等,完美还原经典RPG元素。暗藏2000多个梗,资深玩家听了会心一笑,我敢打包票只要你是玩家,你一定会笑;所有元素都可以改善,RPG该有的东西,他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任务驱动,主线支线一个不少,支线重复度非常低,不向奥德赛这种,支线做着做着都感觉似曾相识,支线的奖励也很不错。药剂,卷轴,魔法戒指,橙色传奇装备甚至史前神器,你向往的RPG元素都会如约而至;宠物系统,没错200多M的游戏,可以包括十种能力各不相同的宠物,没有一个是可有可无的;成就系统,8年前成就系统就做的非常完善,当然是强迫症的噩梦;晚上的游戏轨迹统计体系,你在游戏里做了什么都会体现在最终报表里;多重结局,每个结局千差万别,但却都如此美好;隐藏宝物可能就藏在你每天路过的房顶上;如果,我夸的还不够,没事,还有几千人同样在夸这个游戏。
如果大家有缘看到了这篇文章,麻烦标红一下右下角的大拇指,让更多人能看到,这种神作,值得我们花这个时间。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先奉上问题结论:仅从《山海经》中的记载来看,基本没有体型庞大的蠕虫或昆虫,其中虽然有多种“虫”的描述,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蠕虫或昆虫。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一)《山海经》中的“虫”①蝮虫
蝮虫的出现似乎主要集中于《南山经》的几座山脉之中,比如猨翼之山、羽山以及非山之首,关于它长什么样子《山海经》里面虽没有言明。但是根据《尔雅》的说法:“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所谓虺,其实就是一种毒蛇,那么蝮虺自然就是指蝮蛇了,但是和现在的“蝮蛇”不同,它的身长只有三寸,而头如同人的大拇指大小。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南山经》
②木虫和飞虫
木虫和飞虫,在《山海经》中也就这么随口一提,基本上没费什么笔墨进行描述。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西山经》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北山经》
③骄虫
这个虫就比较奇特了,准确来讲他不是虫,而是一位天神,长得像人但是却有两个脑袋,名字叫做骄虫,也就是螫虫。但它似乎又与蜜蜂有关,掌管着众多蜂巢,祭祀他的话,需要用到一只雄鸡。
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鷄,禳而勿杀。——《中山经》
④琴虫
琴虫,虽然叫虫,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蛇兽合体的怪蛇。它长着野兽的脑袋,却还保留蛇的身子。郭璞认为琴虫“亦蛇类也”,郝韩行注曰:“南山人以虫为蛇,见《海外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有悲蛭,四翼。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大荒北经》
⑤黑虫
关于黑虫,这里说它长得像熊,名字叫做猎猎。从前文的虎豹熊罴以及“如熊状”的描述来看,这里的猎猎更像是一种野兽,而并非一种虫类。
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大荒北经》
总结一下,在《山海经》中一共出现了这四类”虫”,第一种是长得像蛇的虫,比如蝮虫和琴虫;第二种是长得像人的天神骄虫;第三种是黑虫,长得像兽类;最后一种才是比较接近题主所言的昆虫类,如木虫和飞虫。
那么,为什么古人对于“虫”的理解会这么宽泛,怎么感觉所有的动物甚至包括人在内,都可以被称作虫呢?这就与古人所采取的动物分类方式有很大关系。
(二)《考工记》中的“虫”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中,是用草、木、虫、鱼、鸟、兽来概括整个动植物界的种类。也就是说分植物为草、木二类,分动物为虫、鱼、鸟、兽四类。
但到了《考工记》中,人们又在虫、鱼、鸟、兽古老的传统分类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动物概括为大兽和小虫两大类,这是我国古代动物分类认识的又一发展。
所谓“大兽”,也称为“五虫”,即羽虫、毛虫、甲虫、鳞虫、蠃虫五类
1.羽虫(禽类,凤凰为羽虫之长)
2.毛虫(兽类,麒麟为毛虫之长)
3.甲虫(后多称介虫,指有甲壳的虫类及水族(如贝类、螃蟹、龟等,灵龟为甲虫之长))
4.鳞虫(鱼类及蜥蜴、蛇等具鳞的动物,还包括有翅的昆虫,龙为鳞虫之长)
5.蠃虫(也作倮虫,倮通裸,即无毛覆盖的意思,指人类及蛙、蚯蚓等,人为蠃虫之长)
所以这么看的话就明白了,《山海经》中对于“虫”的分类,其实还是按照《考工记》的动物分类原则进行的,所以才有了我们之前的各种疑惑:
明明是一个长得和熊差不多的野兽,却叫做“黑虫”,实际上它正属于“毛虫”
明明是一个蛇,却叫做“蝮虫”或者“琴虫”,实际上它正属于“鳞虫”
明明是一个人形天神,却叫做“骄虫”,实际上它正属于“蠃虫”
而“小虫”则应该就是题主所言的昆虫之属,据《考工记》说:"外骨、内骨,却行、仄行、连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为雕琢。"
所以,在《山海经》中也就只有“木虫”与“飞虫”可以勉强够格了,至于题主想要的那种体型巨大的蠕虫或者昆虫,真的是不存在呀!
我是阳Sir,拥有六块腹肌的迷途小书童,考古学之眼,看山海经世界,欢迎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