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事件完全是人祸!其泄漏释放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在世界核事件中被定为最高的第七级最高特大事故(另一个是福岛)。整个切尔诺贝利城因为这次爆炸被整体放弃!在事故发生后的15年内,有9万人相继死亡,27万人遭受辐射折磨。而辐射的尘埃随着大气飘散到东欧北欧地区,也给其他很多国家带来个核污染。
事故产生的带辐射尘埃经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到达了西欧,包括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芬兰、丹麦、挪威、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在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野生鱼类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达到每千克几千贝克,更有地区达到每千克40000贝克,是欧盟标准600贝克的10—40倍以上;在挪威,驯鹿因为吃了受辐射的地衣而感染。
事故已经导致9.3万人死亡,27万人受辐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美金。根据调查,2006年,有240万乌克兰人收到辐射影响,包括42.8万名儿童;许多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急剧上升,新生儿畸形的概率也在一直攀升。据统计,可能在2065年之内,还有至少1.6万人会死于癌症。在当时参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抢救的60万苏军官兵,当场就牺牲10%,另外还有30%残疾,。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测试时发生异常,而当时安全规则中明确表示核反应堆控制杆最低数量为30个,工程师自以为是的以为6个就够用,在事情变得更不好之后又下达了紧急停堆的错误指令。最终导致核反应能量急剧上升,蒸汽压力不断上升,最终达到极限,将反应堆顶盖直接炸飞。(注意这里,这次事故爆炸不是核爆炸而是蒸汽爆炸)融化的核反应堆芯和其他带辐射尘埃迅速逃逸进入大气,之后又引起是石墨火导致辐射扩散的更广。
更麻烦的问题来了,苏联政府并没有重视,只是单纯的认为是简单地起火。直到48小时之后才开始疏散附近居民,此时很多人已经吸收了致命剂量的核辐射。1个礼拜后瑞典政府向苏联政府抗议苏联政府才意识到严重性,派出了作战部队强行进入核电站收拾残局。
所以这次事件,与其说是天灾,更不如说是人祸,一连串的自以为是,反应迟钝导致了事件的麻烦越来越大,也反应出当时苏联的各级管理系统有多么的差!
很多人没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所以不明真相,如今的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旅游胜地,还成为一些难民的避难所,但被石棺盖住的反应堆依旧是个“定时炸弹”。
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过去了34年,爆炸赶走了人类,将地盘让给了野生动物,没有了人类的干扰,野生动物卷土重来,适应了核辐射环境之后,逐渐欣欣向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位置并不偏僻,它距离乌克兰和白罗斯边境只有16公里,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只有110公里,相当于北京市区到天津市区的距离。
1986年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围超过33.6万居民被迫撤离,方圆30公里的范围被隔离起来,形成了约4000平方公里的禁区。从那时起,切尔诺贝利便成为“无人区”的代名词,并成为众多离奇故事和奇幻小说的原型地。由于事故释放出来的核辐射量巨大,所以有人断言这里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内成为生命禁区,但出人意料的是,故事过去后几年,野生动物就开始接管这里。
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而且它们不在乎寿命,只要能活到繁殖期并成功繁衍就算完成任务了,因此繁衍几代就基本能适应这里的环境。禁区的生物群落已经恢复到比事故之前更繁盛的水平,在里面发现的动物有棕熊、狼、欧亚猞猁、普氏野马、欧洲野牛、野猪、驼鹿、獾、狐狸、河狸、水獭、水貂、乌雕、猫头鹰、流浪猫、流浪狗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河里的鲶鱼由于无人捕捞,有不少长到了2米多长,有人怀疑它们变异了。而狼更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当代生物学》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狼数量是其他未受污染地区的7倍,禁区附近的村民和猎人会设陷阱捕狼,在2016年就捕杀了1700只狼。
▲珍稀动物普氏野马是乌克兰动物学家在1998年放生的,用来监测切尔诺贝利的环境状况,这些野马进入禁区后长得膘肥体壮,能正常的繁衍生息。
2019年3月,针对切尔诺贝利野生动物的研究小组在英国朴茨茅斯举行会议,来自英国、爱尔兰、法国、乌克兰等国的30多名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当地大型哺乳动物、筑巢鸟类、两栖动物、鱼类、大黄蜂、蚯蚓、细菌和落叶分解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的辐射水平对生活在禁区里的动植物群体较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尽管生活在高污染区域的动物出现了一些生理和遗传变化,但并不影响当地的生物种群。
▲侣行夫妇去过切尔诺贝利。
2016年乌克兰宣布禁区的乌克兰部分为放射性和环境生物圈保护区。切尔诺贝利的旅游业也开始发展,2018年就吸引了7万多名游客前来,2019年估计有15万名,国内的好几个旅行博主都去打卡过,国外还有模特在废墟里拍摄大尺度照片,引发了一些抗议。
除了大量动物之外,禁区里生活的人也不少,有些地方的辐射量已经降到安全标准以内。
▲玛丽卡,1999年出生在隔离区内,并在隔离区里长大,她的父母米哈伊尔和莉迪亚一直没有搬出隔离区。
▲迁回禁区居住的玛莎,已经87岁了,她说:“当你70、80、90岁时,辐射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像她这样迁回禁区居住的人被称为“回迁者”。
还有一些穷人和东乌的难民走投无路之后进入切尔诺贝利的安全地带生活,这里房租和房价可能是整个欧洲最低的。
▲一个叫Maryna的女人2015年带着两个女儿从东乌逃到这里,和她们一样的还有几十户人家。Maryna的两个女儿差点死于战争,她听说这里没有战争,就过来了。在这里可以自己饲养家禽家畜,还能种植农作物,或者申请补贴。Maryna说:“战争会立刻杀死我们,但核辐射不会。”
▲还有一个叫Vadim的男子,也是从东乌逃到这里来的,他在切尔诺贝利里开了一家工厂,雇佣了7名工人。这里离乌克兰首都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偏远,而且房价和物价都很低。
虽然目前切尔诺贝利禁区里野生动物很多,也有人居住,但是安全隐患并没有完全排除,发生爆炸的反应堆目前是用混凝土石棺盖着的,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但无法做到完全的保险,所以这东西依旧是个“定时炸弹”。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人类比核辐射更可怕,对于平民来说,战争也比核辐射更可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