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O八年,七十四岁的慈禧太后在王朝的风雨飘摇和惶惶不安中,走完了人生之路。⋯
二十年后七月流火的一个月圆之夜,苍白阴冷的一弯淡月白光、照在紫禁之巅240里之外的东陵上。
死一般沉寂的陵园突然"轰""轰"几声巨大的闷响,东陵几座最大坟墓的碑石砖瓦冲天而起,惨白月光下赫然发现几个黑色大洞口,似乎在向苍天呼喊⋯
兵匪队伍国民革命军六军团十二军军长孙殿英面对因为火把突然自动熄灭而大喊"有鬼",抖索不己的丘八们大吼一声:"?日的,孬吙哟些,给老子爬开些呵,老子就是要会一会这是啥子鬼?那个西太后如果拱了出来,老子就跟她睡一盘⋯,把盖盖撬开,格老子装疯迷窍的"!
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的棺盖,用汉阳造的十几把刺刀一起撬着棺盖发声喊,渐渐撬开的空档中突现亮光,手中所持的电筒、火把顿失光彩,在一个个鼓起如牛眼的目光下,棺内没有一丝动静,亮光是堆在棺内的珠宝散发出来的,而死了二十年的慈禧,面貌如生,仿佛正在安睡⋯,一个神经质的胆小士兵一声怪叫,疾速把手中的老套筒横在棺材上,他要阻止太后坐起来⋯。
尸体一动不动,任你千军万马,五马六道的江洋大盗们兵临棺下,只是手指间长出了一寸多长的白毛,在周围的骚动中,微微在空气中动了几下,孙军长一声喝令:"先把四个角角头的西瓜弄出来","再把那个石头(一尺长白玉)枕头盘出来",一个操着河南口音的士兵突然说:"嘴巴稀开了,咋个有光喃"?孙军长毫不在意地说:"用刺刀撬开"。
慈禧的嘴巴被撬大,一颗大珠掉出,河南小兵取出后在棺内锦被上胡乱孜了二下,递给孙军长,孙殿英惊异的在手中团了二下,却发现是由两瓣相合而成,分开则透明无光,合拢后光彩四溢,这就是夜明珠。
为什么口中会有夜明珠?我国是产玉大国,玉器种类繁杂,按照用途大致分为:礼玉、兵玉、佩玉、葬玉、器具玉、陈设玉几种。
由于孔子对玉的态度既不以玉为宝,但又特别重视某些带有礼乐内涵的玉器,所以古训: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代的时尚摩登人士总要在腰间係上玉佩,走动时带来清脆悦耳的金玉之声。
葬玉专为用来保存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如玉衣、玉塞、含玉、握玉等,葬玉简单实用为主。
琀玉:即含玉,为死者含在嘴里之用,此物多为蝉状,故称玉蝉。殷商时已採用。握玉:死者握在手中的玉器。玉塞:即九窍塞,为填塞死者的耳、目、口、鼻、肛门、前阴之用。慈禧的含玉为夜明珠,显然是帝王级的高端配置了。用于保存遗体不腐败。
慈禧的肛门和前阴(原谅我的大不敬)肯定塞有宝玉,孙军长可能令人制成鼻烟壶送给某位有此爱好的大员了,木有问题。
汉代对死亡的观点认为是"视死如生",若干年后会死而复生,与大家见面。所以对遗体保存十分重视,死者親属用玉填塞九窍,是防止人体内的"精气"逸出,从而使尸体不腐,多流行于汉代。
慈禧生前极爱珍珠、玉器,死后庞大的棺内倒入大量珍珠,宝玉填満所有空间。而且棺下还有一个石穴,尽是珠宝⋯
永远圣明的太后。而经过儒家文化千百年的打造,帝王已经模铸成一尊明亮高大的塑像,在孙军长的汉阳造刺刀下却轰然倒塌。
(孙殿英图片)
赌棍、毒枭、悍匪、狂言要睡一盘慈禧,西太后嘴巴被撬得伤痕累累。
全身塞满葬玉的慈禧纵然有金刚不坏之身,难逃土匪一劫,遑论玉不去身,历经三次重葬的慈禧,现在可以安息了。
说到夜明珠,很多人会想起慈禧太后去世时口中含着的那颗,据说被大盗孙殿英带出陵墓之后,送给了宋美龄,而宋美龄则霸气的将其镶在了鞋子上。其实,慈禧太后那么爱珠宝的人,生前拥有的夜明珠也远不止一颗。空空今天要说的故事,就和其中的四颗夜明珠有关。
1964年,西安一户普通人家进行大扫除,家里的小孩准备把一个油黑、脏兮兮的破枕头拿去清洗干净。就在拆枕头的时候,从里面掉出来一个包裹严实的红色布包。这红色布包的里面,又层层叠叠包了个结实,直到打开最后一层,一家人都惊呆了,四颗龙眼大的珠子正闪闪的发着光。
在自己家里发现这样的宝物,实在是惊喜又意外。其实这一家人也不能确定这究竟是什么宝物,但是朴实如他们,直接将宝物上交了国家。
直到专家鉴定之后才确认,这竟然就是当年镶嵌在慈禧凤冠上的夜明珠!据说,慈禧的凤冠上原本有九颗这样的夜明珠的,一颗就是上面提到含在慈禧口中的,另四颗就藏在这枕头中,尚有另外四颗不知去向。
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估计私吞变卖了也不会有人发现,但是这一家人太实诚,能毫无贪念。据说事后国家曾要赠予10万块的奖励,(1964的10万块钱,至少相当于现在的百万)。这一家人竟然也拒绝了,理由更让人钦佩,这家人说:夜明珠本来也不是自家祖传,而是来自于一个陌生人。
这就奇了,慈禧老佛爷的夜明珠,又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农民家的枕头里呢?故事还得回到清朝……
原来,当年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慈禧为了向八国联军示好,竟然从凤冠上摘下了4颗夜明珠,准备让李鸿章向外国人“行贿”的。慈禧身处宫中,于是就把夜明珠交给了一个姓王的宫女,让她把夜明珠送去给李鸿章。
慈禧太后与曾镶嵌9颗夜明珠的凤冠
岂料,这个王姓宫女并没有将4颗珠子送出去,而是带着这价值连城的宝物,逃离了北京城,从此不知所踪。最让人惊奇的是,在那样的乱世之中,这个宫女不仅逃出皇宫,自己活了下来,还保住了宝物。
西安的这家人回忆起四颗夜明珠的来历。三十年前,他们曾收留过一个流落街头的老乞婆,当初见她可怜,善良的夫妻两就将这个老太太带回家,而且一直赡养至老人80多岁去世。这个枕头,就是老太太临终前留给他们的。
不过谁能想到,这个破旧的枕头里藏着惊人的秘密。有人说宫女当时是起了贪念,也有人说宫女不愿让国家宝物拱手给了外国人,不论如何,如果当初不是她临时应变带走了宝物,这四颗夜明珠必然要流落他乡了。
而西安这户人家,因为善念才会收留一个陌生老人,也才能在机缘之下,让国宝重现天日,实在值得敬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