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读书人要想当官,只能走科举这条路。那时的读书人分三个等级,秀才,举人,进士。走科举路要闯三关,童子试,乡试,会试。秀才是最低级的,中秀才后,国家可以免除他的税赋,傜役。见了县官可以不跪,也没什么别的待遇了。
举人的待遇就好多了,他的家人都可以免除税赋徭役,因此会有好多人挂靠举人,生活的悠哉悠哉。举人还可以做官,职位不高,倒也不必为生计发愁。
进士直接可以做官,职位也不低,干好了以后就是封疆大史,还可能封候拜相。前途比举人好。那么为什么有金举人,银进士,穷秀才一说呢?
这就要从科举的考试说起了。考举人最难,录取比例是三十取一。进士录取比例是十取一。所以考举人竞争是最激列的。中进士后还要参加殿试,基本上是全部录取,只是名次不同而已。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那么就穷一辈子吧,除非家有钱。大名鼎鼎的左宗棠二十岁就中了举人,三次考进士都名落孙山。秀才也不是谁都可以考上的,有的人七八十岁都考取不了秀才。可见走科举之路之难!
农村老话“土中藏金,非富即贵”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大多是农民只智慧的结晶,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活哲学。这些俗语一代代地传下来,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有些虽然看似与时代脱轨,但仔细揣摩还还有道理。
土中藏金,非富即贵这是风水中玄学的一句话,意思是土命的人,命里缺金,但必定有金相助,以后要么大富大贵,要么穷困潦倒,人生的变化非常极端。
有时候找人算命,路边的算命先生也会说这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刚出生是土命,先生就会说你的孩子命里缺金,名字中带个“金”字,以后就会有金相助,日后大富大贵。
但是这句话从科学上来讲并没有什么道理,只是坊间的一种美好希冀而已。而且现在人起名字没基本都不用“金”字,它已经是上个年代的代名词。
《易经》关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推演,出自于《易经》。《易经》这部书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现在的很多专家都在研究,可能一生也不能穷究其中的奥秘。里面讲授的许多现象、人伦对人的启迪作用是非常大的。
以上就是红叔三农的回答,欢迎点评,也欢迎关注,一起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