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哭又笑中看完了唐顿庄园第六季最后一集,五年(or 六年?)前第一季开始成为最爱的电视剧之后从未变过唐顿庄园第三季剧情。哪怕是虚构的人物,哪怕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不可能与他们有任何关联,却爱他们不可自拔。
楼上,楼下,每个人都有让人敬佩的优点,也有大的小的缺点,甚至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单词去形容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高傲冷艳如大小姐也有让你“讨厌”她的时候。可是,这样才是我们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啊,难道不是么唐顿庄园第三季剧情?所以没有特别爱他们其中哪一个,而是爱他们所有人。所以,没了大表哥没了三小姐不会嚷嚷着弃剧,因为生活就是这样啊,你会失去爱的人,但是你会因为失去一个爱的人而停止爱其他人么?
所以唐顿庄园第三季剧情,我多么发自内心的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幸福啊。第二季结尾大表哥终于向大小姐求婚的时候我简直高兴得快要跳起来;安娜和贝茨大叔终于苦尽甘来的时候也如此为他们高兴;而在Tom远去美国最终又回到庄园对老爷他们说我终于意识到我的家人都在这里的时候电脑屏幕外的我竟然也一起热泪盈眶。还有太多太多感动的时刻,为他们哭为他们笑。
传说还有最后一个圣诞特辑唐顿庄园第三季剧情,如果有,希望二小姐能够幸福。
等到昨天晚上,终于看到了最后一个圣诞特辑,还有比这更完美的结局,更美好的落幕么唐顿庄园第三季剧情?楼上楼下的所有人都如此圆满。让我自己意外的是,即使在二小姐穿着婚纱从楼梯下来走向papa时忍住了没有落泪,却在Thomas得知能够重新回到唐顿的时刻泪流满面。是的,即使曾经作为反面角色的Thomas也最终在唐顿慢慢成长并最终完成了蜕变,更别提那些本来就善良如斯的其他人。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楼主您好,非常愉快解答你的问题和提问,我来谈谈我的观点吧,因为对此类问题有很多的研究,针对这个回答,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这部剧无论到了何时,都会是我可以推荐给朋友的一部英剧,而且是大力推荐的一部。这部剧是我接触的第二部英剧(第一部是The Hustle,中文名译为飞天大盗,也强推),也开启了我对英国这个所谓古老而又绅士的国度的好奇。这篇剧评拖了太久了,有很多感悟有一种随风消散的感觉,所以写到哪算哪吧。唐顿庄园整个故事描绘了1912-1925年之间发生在英国旧式贵族的故事,围绕如何保住伯爵一家的财产,大女儿Lady Marry又该如何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展开。从某种意义讲,我认为这其实是一部英式的大女主剧,但却又不局限于大女主。表面看,故事是以Lady Marry的婚嫁展开;事实上,问题的起源在于柯拉的财产;而再进一步的深挖,其实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北美洲殖民与美国独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系。通过对英国贵族家庭生活的描写,管中窥豹式的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大变革。这种变革也同样展现在了生活的方面:比如从电报传递消息到用电话沟通交流,比如从庄园中没有电到庄园的厨房中也使用电,比如黛西的电动搅拌机、安娜的电吹风和烫发卷。我始终认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激发你全方位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从人性、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多个角度出发,带你去探索知识的海洋,打开思想的宝库。我想唐顿庄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之于我。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这部剧的艺术功底。风景本就如画的庄园在优秀摄影师的手下拍得更加的美丽。几乎视频里的每一帧风景空镜都可以截图作为壁纸。而这部剧的艺术之处也不仅仅局限于风景,贵族服饰的变化,尤其是女贵族的衣服、帽子、发型等,都经过考量。对于普通人的我,未必能学得其中的搭配技巧,但至少可以提高我的审美品位。关于这一点,在电视剧的衍生记录片中唐顿庄园中的贵族礼仪中有展示,值得一看。其次再谈谈这部剧中引发了我的关于地理的兴趣,并进而扩展到历史与政治中。剧中人物,无论伯爵、Lady Marry或其他人,总会经常去伦敦,而且会说我早上去伦敦,晚上回来吃晚饭。这不禁让我好奇英国到底有多大?或者说多小。当时的英国铁路有多快?初中地理中,应该学过英国地理,或者至少学习过欧洲地理,不过这一切都模糊了。带着这份好奇,我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应该本土岛的面积竟然这么小,和广东省差不多。所以在那个时代才能往返于伦敦很便捷,而对于今天,他们也看起来不太需要高铁的样子,毕竟可能一提速就冲过了站。由这一个点也引发了我对欧洲地理的兴趣,故而扩展延伸到了欧洲历史与政治的兴趣,进一步的引发我去了解了欧洲历史的形成概况,了解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何欧洲没能像中国一样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何欧洲的语言如此繁多?当代欧洲的龙头老大是谁?为何说英国女王是欧洲王室的祖母?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什么时期?等等等,真的是要累死我这个好奇狗了。最后,我想谈谈这部剧中的人性。我想先定下一个基调,那便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绝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光辉,而起到潜移默化引人向善的作用。优秀的作品,应该对人性的丑陋或者说人性的弱点,也有一定篇幅的描写,这样,再对比之下,才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辉。所以在唐顿里,好像回忆起来没有什么道德完人,如果有,好像是三小姐,毕竟出场时间少,又过早的离开,令人心痛。(所以说英年早逝有时候是反而是一种道德与名望的成全)。在这部剧中你可以看到仆人之间的友善、互帮互助,同样也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倾轧、勾心斗角;而在upstair,作为贵族的姐妹间,也并非风平浪静,姐妹互坑的戏码不要太多与狗血,自以为是、傲慢的Lady Marry一次次刺伤Lady Edith的心。但这些我都不想展开说,我最想说的是老伯爵夫人,大家庭的奶奶。奶奶应该是这部剧中带给我启示最多的人。那句经典台词“你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不冷吗?”在我的内心中久久回荡。这个可爱、固执、顽皮又充满智慧的老太太,向我展示了如何与自己的家人、仆人、不喜欢的人、老情人等等一系列不可避免的人物礼貌、不失风度的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生中最需要修得的一门课程。漫漫的人生长河中,我们一定无法保证碰到的每一个人都喜欢,这是人性使然;而智慧应当教会我们与更多的人和谐相处,对更多的人友善,这是人性之善。此外,我还想说这部剧对我而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考,对比手法的运用。多元对比,甚至简单的二元对比,能让你想表达的内容更加突出。在这部剧中,对比可以说非常之多。任何一个人物绝对不会处在一个单一的对比关系里面。就以奶奶为例,在我可以想到的范围内就有她与Mrs Crawly、柯拉、休斯太太、Lady Marry的姥姥的对比,每一组的对比关系都让这个人物更立体,而同一个人物与不同人之间的二元对比关系,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或者说变化,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而对“对比”的进一步理解,让我不断回想起中学时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写“云”的科普文,里面写了关于写作的一些手法,比如举例子、对比,等等。不禁感叹,义务教育其实是浓缩了知识的精华,在短时间内灌输给我们。而我们没有强大的肠胃,在短时间彻底消化,故而要用一生的时间不断回味,不断吸收,不断进步。杂乱无章的乱写了一通,没有什么框架。越长大,越感受到语言可以是一把锐利的武器;越长大越发觉自己握住武器的手是那么的无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唐顿庄园的每一次回顾都带给我新的思考,我想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会细细品味这部作品,就像品一杯香茗一样。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