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对夫妻,育有一儿子,当时七岁,家境比较清贫。因为丈夫怀疑妻子有外遇,经常对妻子施以暴力,妻子承受不了,就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法院承办人主持下,召集双方当事人就离婚问题进行了调解,由于妻子坚持离婚,调解不成。

回家后,丈夫想到妻子要与自己离婚,是为了与他人去结婚,从此家没有了未来,生活看不到希望,就想到了自杀,但转念一想,自己死了,儿子怎么办,跟妻子去嫁人,儿子成了“拖油瓶”,会吃苦的,丈夫于心不忍,想到要保护儿子,于是,丈夫萌生了带子一起死的念头。

有一天,妻子外出了,丈夫和儿子在家,丈夫首先把儿子闷死,然后自己上吊,可没吊死,丈夫又去放煤气,也没毒死,丈夫就找来刀想割腕自杀,可狠不下心,就放弃了。然后,丈夫看着已被自己闷死的儿子,痛心疾首,后悔不已,为了赎罪,丈夫选择去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结果,丈夫犯故意杀人罪判了死缓。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丈夫很不自信,甚至心里扭曲,当遇到婚姻危机时,不懂得如何与妻子沟通解决,而是表现出极端的暴力倾向,以至于产生用杀儿子来保护儿子的变态心里。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昨天有家长问过这个问题。目前加拿大留学生无论大学还是中学都进入小长假,本来就是十五天左右。但是最新政府通知,因为防止疫情传播,安省宣布所有学校开学推迟了两个周。想必卑诗省及其他地区也差不多。

至于中国留学生是否应该返回中国,需要根据不同学校的相关安置学业规定来决定。一部分学校尤其公立中学和一些大学,是按照学期制以学分确定年度科目成绩的。有些学生这次放春假前,本学年学分就修满了,那么后面到暑假前就可以不必继续学习和考试了。学生如果现在离开学校回到中国,可以一直呆过暑假到9月份开学。虽然现在加拿大疫情不严重,但是接近六个月时间在家还是可以避免后面可能的感染风险。当然回国途中应该严格防护并在进入中国国境后严格遵守隔离规定。

至于相当一部分学校实行学年制的,4月5日开学后还要安排远程教育上课(不是国际互联网络)以及相关考试的。就不见得应该现在返回。毕竟留学还是要完成该有的学业,否则本学年就可能没有成绩而留级。另外短时间内往返两个国家,旅行风险加大,两边都规定了输入隔离,也给自己和他人制造了很多麻烦。就不建议现在回国了。

在加拿大,中国留学生,不但不会被“差别对待”,而且还会被“重点关照”,理由有三:

你所听过的最令你感到吃惊的杀人犯有多变态?

第一,多元文化的本质就是无差别。加拿大奉行多元文化融合,让这个国家具备“广泛包容性”特质。简单来说,无论族裔、肤色、喜好,所有的“差异”在这里都被视为合理并被尊重。

你所听过的最令你感到吃惊的杀人犯有多变态?

你所听过的最令你感到吃惊的杀人犯有多变态?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社区的美食广场中,同时存在意大利面、墨西哥卷、美国大汉堡、中国小炒、日本拉面、韩国拌饭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社区居民的各种口味被一站式覆盖;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是官方语言,但在亚裔较多的城市,随便上一辆公交车或搭乘一次地铁,你经常能听到普通话、粤语、闽南话、日语、韩国话等混杂在一起,那叫个热闹。既然多元,就会一视同仁,不会差别对待。

第二,中国崛起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如果说,30年前出国留学的中国小年轻,在国外受了委屈,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咱们那时一穷二白,身板不够硬,容易被欺负。今时不同往日,咱们GDP已经冲到世界第二,再奋斗个几年,那老大的位置也是给咱留着的,全世界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还敢区别对待?

但话说回来,身边确实有些留学生感觉自己被老外差别对待,这是为何?其实,有时候真不能怪人家,是咱们自己有点玻璃心,把简单事情放大了,文化的差异,会让本来只是一个笑话的表达,被理解为一种讽刺和歧视,挺冤的。

第三,中国留学生是被重点关照的对象。近几年,来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人多力量大,谁敢轻视?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资金输入,国际生的学费是本地生的2、3倍,加拿大各高校都在扩招国际留学生,中国学生作为留学生的主力军,只会越来越被重视。

而且,中国孩子普遍勤奋,加拿大的大学教授都爱不释手,如果真有“差别”,那就是“会对中国孩子更上心”。

总而言之,中国孩子来加拿大留学,没有理由被差别对待,如果仍然有这个担心,我只能说,还是要更自信一点,越自信、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