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老山战役。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因为北越军队老山战役,历史上就是很难投降的军队。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著名的德浪河谷战役中,美军刚开始空降,就曾经抓住了一个措手不及的北越士兵老山战役。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而北越士兵无论对方如何殴打逼供,就是不交代北越军队的主力,就埋伏在德浪河谷。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此战美军统计为:越军阵亡1037人,被俘6人。

现代战争的伤亡比一般是1:2,也就是美军歼灭的北越军队应该为3000多人,然而只捉住了6人。

俘虏比率仅为0.15%左右,这个比率低的惊人,到了恐怖的地步。

要知道,被俘的士兵中肯定包括重伤员,也就是没有意识被俘的。

那么,主动投降的北越士兵可能就是为0。

而中越老山战役,持续了很多年,官方数据为:我军共消灭越军38000余人,其中15000人被确定击毙,202人被我军俘虏。

我们不讨论数据本身,就看俘虏比率也不过是0.53%,同样低得惊人。

而且,抓住这202人,也并不容易。

萨沙看到一个战例是:我军攻上老山主峰以后,发现坑道里面有7名越军,操枪顽抗。由于他们的洞只有一个出口,肯定是逃不掉,就围着喊话。但7人中的一个越军中尉不允许其余人投降,这样从上午对峙到中午,我们不断用机枪扫射,投掷手榴弹,甚至用火焰喷射器,给越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到了中午,越军军官开枪自杀,仍然剩下的6个人还是坚持到晚上。结果我军打了3颗照明弹,准备继续进攻。对方误以为是毒气弹,最终爬出来投降。

在1979年的反击战中,我军共歼敌5.72万人,其中俘虏2173人。

这次似乎俘虏的较多,但因为深入越南境内作战,交手的部队有很众多,包括地方部队、武警部队甚至民兵。

我军当时还曾缴获了不少二战时期的枪械,而谁都知道北越是不缺枪的。我们援助给北越的枪械,足够他们人手一支。

可见,手持这些部队的只可能是民兵,只需要有象征性的武器。

而我们俘虏2173人,大家知道最高军衔的军官是什么人?

区区一个上尉而已。他自称是越军谅山省军事指挥部123团2营的上尉营教导员,并不是实际带兵作战的。

他的部队在撤退中分散逃跑,只得躲入山上逃命,下山找吃的时候被抓。

越南军队拥有120多万兵力,步兵很强悍,为何炮兵不行呢?

越南目前总兵力为48万人,所谓的120万军队是在1975年他们国家刚刚统一的时候…实事求是的说越南陆军技战术水平也是一般化的,没有进行过“军级别”战役,师团级虽说与美军交过手但都以失败告终,比如:顺化战役。所以,越南陆军没有外界吹嘘的那样厉害!他们目前与世界先进陆军相比至少落后了半个世纪!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图片里的这型火炮是美制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是越南统一战争后缴获南越政权的武器,M114榴弹炮是目前越南陆军最大口径的火炮。该炮是1960年代中期制造的,距今有50多年了,其它国家这型火炮都已经进入博物馆…越南军队还在用,这表明越南陆军火炮的严重缺乏和老旧。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M114型榴弹炮所用的155毫米高爆榴弹,从弹丸上可以看到TNT字样,这已经显示出炮弹的低性能,现代先进的装药都采用“黑索金”,爆炸威力比TNT大了很多!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老山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为何抗拒解放军的“缴枪不杀”政策?

越南炮兵的技术装备还处在1960年代初的这样一个水平,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目前的工业水平太低,根本制造不了122㎜以上口径的火炮!

现代火炮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在制造过程中涉及的行业涵盖了所有的重工业部门!还需要重工业部门制造水平有长时间的工艺积累,没有50~60年的重工业化时间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来大口径火炮。

越南陆军的苏制D20型152毫米榴弹炮,我军66式152毫米就是以它为蓝本仿制的,但是我国可以随意的制造1000门!而越南至今也没有将该炮仿制出来,全军拥有D30的数量可能也就百十来门…缺乏大口径火炮的军队在战争中会吃暴亏的。

目前先进火炮制造技术仍然掌握在不超过10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手中,就连韩国这样的重工业虽然较为先进,但是工艺积累少的国家依旧难以制造出合格的大口径火炮,甚至出现了膛压太高造成炮管炸断的情况发生…。

越南的工业化水平远不及韩国,所以根本没有可能制造出来大口径火炮! 那么,大口径火炮制造技术困难集中在什么地方?

这张图就是美军突击炮所用105毫米炮管的精坯正在进行旋转精锻工艺,这需要使用3000吨级别(155毫米炮要5000吨级别)的精锻机将“炮管坯”锻造出精确的尺寸,并且重锤击力会使“炮管坯”内部更加的致密!这样一台“精锻机”需要上千万美元,而且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特殊的出口许可证。

越军苏制“冰雹”火箭炮,由于不能制造该炮使用的火箭弹,所以很少看见越军演习时该炮齐射的场景。

炮管锻造只是一个制造环节,在这道工序的前面还有冶炼炮管钢工艺 ,就是:使用电弧炉+电渣重溶工艺联合生产出炮管用粗钢坯。电弧炉先将原料熔化之后,化学成分合格温度合适后出钢→将钢水浇铸成电渣重溶炉所需要的“自耗电极”初坯→对初坯进行机械加工、净整表面和车出螺旋丝扣,再进入到电渣重溶冶炼阶段→电渣重溶卡头卡住“自耗电极”后进行通电熔化,很多根“自耗电极”熔铸出一个大型多棱形炮管用钢锭。

五万吨级别锻造机,是炮管制造源头最主要的生产装备,没有它就别想制造大口径火炮了,图片里那个火红的钢锭就是制造155㎜大口径火炮的钢锭,通过万吨级锻造机锻造之后得到的初坯,再经过外表净整和探伤后,得到精坯才能进入到旋转精锻机锻造工序。 精锻坯锻造出合格品后,需要进行热处理工序,通过质量要求后,要进入到冷加工深孔加工工序(难度最高的环节)。

图片里的“棒状物”就是冷加工炮管膛线的巨型拉刀,一根就得几万美元,是昂贵的加工刀具。

通常所说的炮管内部膛线,需要使用拉刀一点点的“抠出来”!深孔加工工艺是机械加工的技术难点,因为它是在内部切削,外面看不到,稍稍有一点偏差就会造成整根炮管精坯报废,每年世界火炮生产企业出现的各种口径的废品以上千吨计算,这需要企业内的高级技师去加工,没有个2,30年的技术积累,根本完成不了加工任务。

从上面简单的介绍一下炮管制造工艺,就会发现火炮制造完全是:设备投资巨大、加工工艺繁琐、从业人员素质极高的工业!就凭越南这种没钱、没技术的国家想要制造出来大口径火炮完全是妄想。

法国“凯撒”卡车炮,是比较先进的大口径火炮。据说要推销到越南,可问题是这炮一门就得520万美元,越南怎么承受得起?

总之,越南目前仍然在使用60年前甚至70年前的火炮主因就是自己不能制造,而制造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越南一项也不具备。越南目前的军费开始仅60亿美元,均摊之后各军种的采购费不到10亿美元,这点钱再分配到炮兵,估计一个“二手”大口径火炮连和几个弹药基数都炮弹都买不起!所以,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也很难看到越南采购商的身影。 为了提高炮兵的现代化程度,越南也是很用心良苦的,没钱、没工业,买不起怎么办?“攒炮”!就是利用越南战争后缴获的南越政权军队的美制M101型105㎜口径轻型榴弹炮,安装在苏制“噶斯59”卡车的底盘上“攒了一门”卡车炮,至于性能如何,聊胜于无罢了!

越南“攒出来”的新式轻型卡车炮。

越南陆军火炮低劣的主要原因还是越南目前处在了“前工业化”时代,虽说也有些许重工业基础,但这么点工业想去制造火炮是不可能的,在自己不能制造的情况下只能等外援,但是外援是靠不住的!想去国际市场购置火炮兜里没钱,现在国际军火市场购买一个“二手”大口径火炮营的全套装备也得一两千万美元,再加上3~5个基数的炮弹,又是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一个营根本不管用,越南陆军至少有几个大口径火炮营才行…越南也就只能是看看罢了。

现代炮兵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一门炮只是体系化作战当中的一个点,在信息共享时代一门炮所发挥出的战斗力相当于过去的三四门炮,而且现代火炮已经配置了十多种先进的炮弹,一枚“激光制导炮弹”的打击能力超过了过去十几枚普通弹…这些都是越南可望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