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版本的隋唐演义类小说中,对李元霸的武功定义也不同朱贵儿。比如《兴唐传》中,李元霸就是死于八十余岁的老将鱼俱罗之手,以赵云的武功,也足以斩杀李元霸。而在《隋唐演义》中,参与罗松的武功,赵云的枪法也足以匹敌甚至胜过排名第一的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

朱贵儿:如果《三国演义》的赵云放到隋唐演义里能排到第几?

朱贵儿:如果《三国演义》的赵云放到隋唐演义里能排到第几?

赵云

朱贵儿:如果《三国演义》的赵云放到隋唐演义里能排到第几?

《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是描写三国和隋唐之交这两个乱世的著名演义类小说朱贵儿,二者相隔了几百年,其实不太好放在一起比较武力。但仔细看过这两套小说后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联结他们的纽带就是三国中后蜀国时代的大将姜维。

朱贵儿:如果《三国演义》的赵云放到隋唐演义里能排到第几?

朱贵儿:如果《三国演义》的赵云放到隋唐演义里能排到第几?

《兴唐传》和《隋唐演义》这两个版本的小说中朱贵儿,共同描述了一个人物,虽然名字有区别,比如兴唐中叫做罗春,隋唐演义中叫做罗松,他是天下排名第七的好汉罗成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演义中是姜维所传下来的姜家枪法的传人。

罗松

罗成之父罗艺早年曾流落江湖,遇到了姜家庄的庄主,罗艺被姜员外看中,将女儿姜桂芝许配给了罗艺,并将传自三国名将姜维的枪法传授给了罗艺。罗艺急于谋求官职,和姜桂芝新婚不久,妻子刚怀孕就离家,姜家枪法只学了大约七成。

后来二人经历了一番波折,罗艺和姜桂芝离散,又重新娶了秦彝之女,并得靠山王杨林看中青云直上,后来成了北平王。他的儿子罗成得到罗艺传授枪法,小小年纪就武艺大成,名列隋唐十八条好汉第七名。

在《兴唐传》中,罗成曾经以原名为姜家枪法,后来改成罗家枪法的一招梅花七蕊,一枪挑飞了李元霸肩头的踢庭兽,又一枪扎在李元霸大腿上,吓得李元霸转身就逃。而罗成同父异母的哥哥罗春枪法更加的高明。罗春学全了姜家枪法,上北平认祖归宗时轻松地就战胜了罗成。在兴唐传中,罗春是一位隐藏的大神,武艺甚至远在李元霸之上。

而在《隋唐演义》中,罗成的哥哥则名叫罗松,也是学全了姜家枪法,是四绝中的枪绝。在一猛一杰会一绝中,一枪砸开了力气不分伯仲,纠缠在一起的李元霸和罗士信。不管是技巧还是力量,罗松都是极为了得。只是种种原因,罗松并未上榜。

说了这么多貌似和题目没有多大关联的罗松,就是因为罗松是赵云最好的参照物。姜家枪法是传自姜维,而在三国名将中,姜维其实并不算多厉害。五十余岁的赵云曾经和二十出头的姜维打过,二人力拼了数百回合,赵云对姜维的武艺也是赞誉有加。

姜维

但赵云年龄大了,体力下降,姜维正值巅峰,二人还能打成平手,起码在巅峰年纪,姜维是不如赵云的。而赵云的战绩也是姜维完全不能比的。姜家枪法流传几百年,按照一般规律,时间越长,枪法的精髓流失的也越多,传到了隋唐时间的姜松那一代,学了之后还能冠绝群雄,可见隋唐好汉中技巧出色的并不多。隋唐好汉排名更多的只是纯力量排名。

参考罗松和罗成的排名,基本上可以确定赵云如果放到隋唐演义中,武艺照样非常出色,排名也不会差。只是赵云吃亏的地方就在于他所用的武器重量太轻。罗成的丈八滚云枪重达240斤,隋唐十八条好汉前八名中,武器重量最轻的是第四好汉雄阔海,他用的两柄精钢板斧重量只有160斤。而三国好汉中,明确提到的武器重量最重的是第一好汉吕布吕奉先,方天画戟也不过九十余斤。

赵云

这样在比拼时,赵云会非常吃亏,只能纯是技巧取胜,完全不能和别人武器相撞,不然最大的可能就是虎口震裂,或者武器被磕飞。

但传自枪神童渊的枪法最不怕的就是技巧性,赵云不是力量型武将,靠的就是纯拼技巧。赵云如果放到隋唐演义中,最次也是可以取代第七名的罗成位置,最好的名次应该是取代李元霸的天下第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