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2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各战区指挥官举行南岳会议,分析总结抗战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武汉会战。指出中国军队在编制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指挥机构层次重叠,导致命令传达缓慢,贻误战机。从命令从军事委员会发出,经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最终才能传达到战役基本执行单位-师,共7级之多。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故1939年开始武汉会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兵团、军团一级,并且将军作为基本战役执行单位。从此命令由军委会发出后,经集团军直接便可到达军一级,极大的节省了命令传达时间,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指挥能力。

除了在大编制上实行变革外武汉会战,在师一级的基本战役级单位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取消了旅一级的编制,每师直接下辖3个步兵团,1个野战补充团,另辖特务连、卫生队和野战医院。每团辖3个步兵营和直属迫击炮、战防炮连,每营辖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每军辖3个步兵师。即新组建和重新整编的部队基本全部采用以上的“三三制”编制,目的是增强师一级的独立作战能力,使其相当于之前的军一级实力,而拥有3个师的军则相当于之前的军团级部队,也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军委会的缩小指挥机构的重叠,使指挥主官可以直接控制部队作战。

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一面补充前线被打残了的师,一面又利用苏联的军事援助新组建了一大批苏械师,到1941年,作战部队达到了296个师,29个步兵旅,总兵力300余万人,比战前的总兵力多了100万人。可见虽然国民政府损失了相当的城市和轻重工业,可还是尽可能的发展了其武装力量,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继续抵抗日军的侵略!

武汉会战是在哪一年哪个月份?

武汉会战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和日本侵略军队的一场大型会战。时间是1936年的6月份到10月份,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长江南北两岸开始,整个战场涉及的省份都有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这次战争和日军打了将近四个月后开始撤出战区,武汉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战略性防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杀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日军的力量。在1937年的7月份日军对我国实行全面的入侵,北京和天津不到一个月就已经被日军给占领,我国的整个华北平原暴露在日君面前。在1938年6月份的时候,国民政府制定的保卫武汉的战略性计划,也开始规定了战略方针,主要内容是通过地形等各方面优势,拖延日军的进攻速度。通过由空间来换取时间,里外结合,打击敌人。然后开始运输工厂,工人以及大量物资,为长期抗敌做出保障。在这个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也是积极合作,全国军民为战争胜利共同奋斗,为保卫武汉,坚持抗战,使得我们全国人民达到统一战线。参加战斗的兵力达到110万人,飞机200多架,顺便通过山脉,等地形优势组织防御,保卫武汉。这次战役日军伤亡将近26万人,我国军队的浴血奋战,战斗次数达到上百次,我国死亡40万人。我希望我们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时刻记住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报效祖国。喜欢我的回答可以给我点个关注。

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据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1937年7月至1946年1月,国府陆军共损失步枪858645支,手提机枪2610支,轻机枪52686挺,重机枪12233挺,各种迫击炮5988门,各种火炮1451门,枪榴弹、掷弹筒27272具,五五战防枪56支,火箭筒79具。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国府陆军武器装备的损失主要集中于前两年,其中,又以第一年度损失最烈。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据国民政府军政部编撰的《抗战第一、二年度军政统计》记录: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国军共损失步枪31.1万支,轻机枪1.85万挺,重机枪4000挺,迫击炮1300门,其他大炮660门。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在部队编制上有何改变?

1939年1月到12月,国军共损失步枪18.8万支,轻机枪1.3万挺,重机枪2150挺,迫击炮1650门,其他大炮180门。

由表中可以看出,国军在抗战前两年损失的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大炮占了八年总损失的半数以上。

国府海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舰艇总吨位计有51288吨。至1941年4月,据国府海军总司令部统计,总计约22895吨的舰艇被用于堵塞港口损失掉了,此类损失占战前总吨位的44.6%。比如巡洋舰海容号、海筹号、海圻号、海琛号,炮舰自强号、大同号、威胜号、德胜号、顺胜号,训练舰应瑞号、通济号,测量艇诚胜号等。

还有总计约21127吨的舰艇被炸毁,此类损失占战前总吨位的41.3%。 比如巡洋舰平海号、宁海号,炮舰中山号、永健号、楚泰号、楚有号、江贞号、湖鹏号、仁胜号、义胜号、勇胜号等。

国府空军抗战前共有各式飞机600架,在抗战期间一直得到来源于苏美英法等国的补充(尤其是苏美)。在整场抗战中,总共损失飞机2468架。

其中,据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的《国民政府政绩总报告》指出,国府空军在抗战中总计损失轰炸机472架,驱逐机1229架。

中共和日本的资料暂不完整,先按下不表,以后有机会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