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同性之间的感情在此前的同性恋电影中被视为事件的话,那么这种感情在《今年夏天》里已经淡化为背景女导演李玉;如果说此前的同性恋电影创作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注意的话,《今年夏天》已经把同性恋人群还原为正常。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是《今年夏天》所昭示出来的深层含义拍纪录片出身的女导演李玉用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它的名字叫《今年夏天》。今年 29岁的李玉显得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她纤弱、文静,说话时语气平和,面对摄影记者的镜头,她显得有些局促。这一切很难让人把她和导演这两字统一到一起。但记者却清晰地感觉到她身上透出一种敏感与脆弱。影片:纪录片的外壳这部电影的情节显得凌乱,更像对一种生活状态的真实呈现。就《今年夏天》而言,与其说李玉是个创作者,倒不如说她是个旁观者更合适。这部制作粗糙的地下电影被冠以一个很吸引眼球的按语: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电影。在2001年威尼斯国际影展上,《今年夏天》获得艾尔维拉·娜塔莉奖,李玉说,她在领奖时被告知她是第二个得到这个奖项的华人导演。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导演是张艺谋,获奖片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在2002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今年夏天》又获得了“青年论坛”类别的“亚洲最佳电影奖”。《今年夏天》的总投资只有4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目只相当于一集中等制作规模的电视剧的投资,因此影片的粗糙可以理解。由于是地下电影,影片的拍摄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进行。电影的英文名
才女徐静蕾到底有多厉害?
徐静蕾作为一女演员,当的了电影导演,票房口碑双收女导演李玉。还会写散文,有庞大的读者群,这样的她有了才女这一称呼。
因为有过太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岁月,所以如今女人但凡有点才气,都会被冠上才女的这一角色女导演李玉。
当女演员徐静蕾顶着才女这一人设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接受度还是很高的,甚至她还成为了很多男人的梦中情人。
因为大家觉得她这种漂亮但又不是特别漂亮,脑子不像很多美女那样空空的形象,特别适合娶回家当老婆。
徐静蕾之所以有才气,和爸爸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在没有很多育儿书籍的 70 年代末,她爸曾四处向人打听经验,并跑遍北京的图书馆,完成了几部厚厚的手抄版育儿宝典。
每天学习安排的满满当当:学英语、背古诗、写日记。5岁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书法。
这样的教育太过严苛,但无疑为徐静蕾的文化底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恰好是因为这种方式导致徐静蕾身上带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向往着自由和洒脱。
20岁时主演电视剧《同桌的你》进入影视圈,剧中清纯学生形象深入人心。
24岁的时候徐静蕾《将爱情进行到底》,红遍大江南北。这一部很多父母追过的青春偶像剧,让徐静蕾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白月光。
“等你爱我”绝对是90年代最让人心碎的歌词。 大火之火的她没有在演员的路上乘胜追击,却在27岁的时候,自编、自导、自演电影《我和爸爸》。
获得第四届华语电影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提名、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奖、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
当别人问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时,她说:
而后她再次自编、自导、自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自导自演的第四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票房突破1亿,成为大陆首个票房破亿的女导演,这更加奠定了她才女这个称号 。
要知道同时期,可是男性导演为主导地位。突然出现一位自编、自导、自演的女性,而且口碑还不俗,自然会引起人们的追捧。
不过后来的《亲密敌人》、《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迎来的票房和口碑并不可观。
而后来者居上更为出色的女导演,李玉、许鞍华导演,张艾嘉导演,陈冲导演等等显然做的更好,因此徐静蕾也受到了很多质疑。
但不可否认,徐静蕾还是有才气的,除了导演上的才华,她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让很多人佩服。面对镜头,她从不对自己的感情遮遮掩掩,比如王朔。
比如黄觉···敢于开始任何一段感情,也敢于失去任何人。
直到遇到黄立行,俩人才真的安定下来。在《杜拉拉升职记》俩人因戏生情,这简直就是拿着公费谈恋爱呀。
在一起9年多,俩人走过很多地方,徐静蕾在息影去纽约留学,黄立行也一路陪伴。
当被被问到为什么不结婚时,徐静蕾也有自己态度。
对于外界对俩人感情的质疑,觉得他们不会长久,但徐静蕾回应真的是很潇洒而又自信了。
这样洒脱而又自信的徐静蕾,有着自己独立的人生态度,也敢于突破演员的局限尝试新鲜的事物去挑战自己,这也许就是最吸引人的一点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