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刘邦联合诸侯率领56万大军,攻打项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本以为是势在必得,可谁料到56万大军被项羽率领的3万骑兵打的落花流水,主力被歼。
背景灭秦后彭城之战,项羽没有履约(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封到偏远荒凉的蜀地做汉王,还将关中一分为三,分给秦降将以制约刘邦。刘邦心中不平。
张良打算回去找韩王成,他建议刘邦烧毁全部栈道,以迷惑项羽,同时避免敌袭彭城之战。韩信此时离开项羽来到刘邦这里,起先不受重视,跑了,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听从萧何之言拜韩信为大将。
经过数月修整,刘邦依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了三秦之地。项羽听说后,大怒,要出兵收拾刘邦。张良也没闲着,给项羽写信蒙蔽他,说刘邦只是要完成旧时约定,不会再向前;同时告诉项羽齐王田荣谋叛要灭楚,以转移项羽注意力。项羽中计,放松了对刘邦的防范而引兵进攻齐国。
由于项羽把韩王成杀了,张良只好再回去找刘邦。《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从此,张良伴随刘邦左右,出谋划策,彭城之战张良也在。
彭城之战公元前205年,刘邦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集合了56万大军,一起攻打楚国,四月进入彭城。
此时项羽还未结束对齐国的战争,见老巢失守,于是留下诸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引精锐骑兵3万急速南下回击。项羽夜间抵达,利用佛晓进攻汉军,仅半日便大破汉军,斩杀无数,刘邦败走,艰难逃脱,诸侯叛汉降楚。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而在《汉书》中写的是“信复发兵与汉王会荥阳”,一个“收兵”一个“发兵”差别还是很大的。彭城之战没有提到韩信,他是否和刘邦在一起,这里还有争论。
彭城之战,韩信有没有参加?
彭城之战韩信的确是没有参加,如果要参加的话汉军就没有败得这么惨了!
其中间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韩信自从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率领军队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大败楚将章邯平定三秦之地。
而这时的项羽正在东边与齐军交战,无暇西顾。
此时,有很多对项羽心怀不满的诸侯王都纷纷归顺刘邦,因而刘邦的实力一下子强大起来,兵马一下子膨胀到60多万。
在此情况之下,刘邦认为凭借这么多的人马和项羽一决雌雄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但韩信认为不然,他从中看出了汉军虽说在明面上比较强大,但是这些大小诸侯王都是阳奉阴违各怀鬼胎、不听命令,人虽多但仗不一定能够打赢。
刘邦见韩信对东征计划不予支持,便剥夺了韩信的指挥兵权,亲自带兵上阵。
彭城是项羽的老巢,也就是今天的徐州。
当时项羽正在率部在齐地打的激烈,彭城其实并没有多少兵马,因此刘邦轻易得手。
刘邦在占领彭城之后,一下子变得飘飘然起来,他们在彭城纵情声色、骄奢淫逸起来,并放松了对项羽的警惕性。
正在齐地和齐军交战的项羽,一听说自己的老巢被端,特别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虞姬还在彭城,一旦落入刘邦之手,后果不堪想象。
于是,他留下大部的军队继续攻打齐军,他自己亲率一部分楚军连夜往回打。
当刘邦正在彭城及时行乐的时候,项羽的突然回军让他一下子措手不及,项羽的楚军本来就非常强悍,又加上五六十万汉军都各怀鬼胎,那里是楚军的对手。
三万楚军在数量上并不是很多,但是汉军部队怕的不是楚军,而是怕由项羽率领的楚军。
巨鹿一战大家早就都知道了项羽的厉害,一看项羽率军前来一个个都无不闻风丧胆。
最后刘邦侥幸逃脱,再也不敢轻视项羽,再也不敢不听韩信的忠告。
韩信是带兵的天才,他不论在什么时候之下都可以打胜仗,彭城一战之后刘邦又赋予了韩信带兵的权力,行使大将军职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