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老师这是被舆论倒逼了么?方舟子这是害了施老师啊吴亚军背景。
之前方舟子说施一公老师只是回国混两年吴亚军背景,施老师就加入清华。前两天方舟子说施一公不全职投入西湖大学,施老师就辞去清华副校长,全职西湖大学,中了方舟子的激将法。
你俩在学术界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吴亚军背景,不值得。
但我对西湖大学的看法,依然是大概率失败的勇敢尝试。
施老师在学术方面是没得黑的,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说过了,在世界顶级刊物随便发文。但作为一个校长,单学术能力是不足以建设起施一公老师的豪言壮语。
这是大环境使然,与多少名人,企业家站台无关。
第一,生物医药领域的全世界困境。
大家都知道西湖大学主打生物医药类。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清华大学2017年就业率(包括升学率与出国率)合计98.5%。但在全学校31个本科院系中,建筑学院、土木建管系、计算机系、美术学院等12个院系就业率达100%,工业工程、生命学院2个院系就业率低于90%。
施一公老师管理的生科院在清华的金字招牌下,创造了最低的就业率,说明整个行业就是这样,供大于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违背市场需求,逆势而上,不看好。
第二,民办大学在我国不存在。
虽然西湖大学是企业主导的民办大学,但在为其背书的各位大牛之后,我还是看到了杭州政府的名字。在中国做大学,是不可能真正”民办”的,之前号称要改革中国大学行政体系的南方科技大学,口号也喊的震天响。结果建校一年马上被收编,现在喊的口号啥也没实现,学校定位也很尴尬。
大家想,一旦大学变成官场的延伸,势必会影响极大影响科研的独立性。
第三,大学是需要沉淀,科研需要时间
虽然以施一公老师为首的一批优秀生物学家正率领我国大跨步追赶西方。但基础科学与产业化就是生物医药研究的两条腿,我国基础研究大跨步向前,但后续转化能力基本为0。目前为止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新药寥寥可数,大众对医药的认知还停留在中成药阶段。基础研究的转化是真正可以造福世界的部分,而且新药产业化上市后也能大大反哺基础科研,到目前我国生物产业产业化的能力太低了。施一公老师出了很多文章,为很多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它们鲜有真正在做转化研究的。意味着西湖大学的只能靠企业无限砸钱。基础研究耗资巨大。可转化研究耗时10几年,在急功近利的当下,是没有人去做的。没有实际的经济效应,很难想象阿里巴巴会持续不断保持投入。
而科研和大学都是需要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做的,急功近利永远没有好果子吃。
综上三点,尽管施一公老师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位全职加入西湖大学,我对西湖大学大跃进的试的口号,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
从媒体以及看跟施一公嫡系学生的看法,我心里是对施一公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无比钦佩的。
他作为一个在生物领域耕耘数十年的人,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始终保持着心中的热忱与浪漫。
他就是可以不管不顾别人对自己看法,放弃海外回国,放弃清华加入一个业界不看好的大学,是有一丝罕见的书生气在里面的。
就算最后是失败,他也为了中国做了一次伟大的尝试,为之后到来的成功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历史会以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来记住他,而不是仅仅一名结构生物学家。
欢迎关注我哦~,这里有我的立场与看法
如果老干妈上市了,陶华碧能成为中国女首富吗?
陶华碧,不是首富,但是比首富更伟大。
10月12日,《胡润百富榜2017》发布老干妈陶华碧落榜。引起众人热议。
综观2017胡润发布的中国女富豪榜,大多数女富豪都是发展综合型产业,涉猎广泛。家族型产业也在转型,多为控股上市公司。
女首富第一陈丽华,以财富505亿登顶。拥有北京数个房产项目,另外投资了金宝商业街。陶华碧的单一食品产业资产难与之抗衡。成为女首富还有一段路要走。
1. 榜单无名,印证股权变化陶华碧无缘2017胡润榜单,但老干妈的股东李贵山(陶华碧长子)、李妙行榜上有名。今年年初,有媒体发现,陶华碧早在2014年即退出南明老干妈的持股。
李妙行一直未曾露面,神秘身份惹人怀疑。股权的变更折射出企业传承难题,外界猜测,这可能导致其“不融资不上市”的誓言被打破。但此前刘涛公开表示,只专注辣椒酱主业。暂时无上市打算。
2.独到的商业模式,你看懂了多少?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现货现款,让老干妈拥有强大的现金流。诚信经营,专注质量。是使得老干妈,远销各地的不二法宝。
3.不上市,是陶老太的独特个性使然老干妈公司设立自己“三不为”准则,严格执行。陶华碧是所有员工真正的“干妈”。朴实的个性,让企业的经营变得更为简单。自给自足的营销模式,使得老干妈公司成为家庭型企业,上市成为其发展不必要的因素。
作者:杨美琪 出品:懂财帝
如果您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