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在民国时期堪称一个传奇,是少有的从丘八出身混到麾下四十万大军的总司令,民国军阀虽然多,唯有玉祥最传奇冯玉祥简介。
丘八就是大头兵冯玉祥简介,真正大头兵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够担任军官,但是老冯是谁啊!老冯长的一副憨厚样,身材魁梧,声音嘹亮,十分上进,凭借着“兵王”的资本,冯玉祥在北洋当兵期间被第六镇标统陆建章看上了,并且将侄女许配给了冯玉祥,可以说,没有陆建章就没有冯玉祥。
大头兵当军官的晋升之路是十分困难的,有了后台就不一样了冯玉祥简介。
在陆建章的栽培下,冯玉祥逐渐成为北洋军阀中的一个小头目,1911年武昌起义后,冯玉祥积极响应,领导了滦州起义,可以说,在冯玉祥的一生当中,这次起义最为光辉,是其追求革命,追求真理最为纯粹的一次,没有包裹任何私货的一次,却是失败的最惨的一次。
滦州起义后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担任总参谋长,然而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起义就能成功的清末时期,滦州起义最终已失败告终,对于冯玉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然而,冯玉祥有后台啊!在陆建章的搭救下,冯玉祥在北洋军中继续效力,并且被任命为营长,1914年冯玉祥就混到了第16混成旅的旅长。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混成旅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冯玉祥不就是个旅长嘛!实际上,在整个袁世凯时期,总计不过17个混成旅,冯玉祥的混成旅在巅峰时期多达上万人。
从1915年袁世凯称帝,到1924年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几乎全程参加了民国前期的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背后的靠山也主要直系,冯玉祥的后台陆建章就是直系大佬,后来又被直系的曹锟所看中,彻底成为直系将领。
然而冯玉祥又是一个同情南方革命党的北洋将领,所以在多次对南方革命党的战争中都尽力克制。对于这一点,吴佩孚是极为不满意的,因此,处处排挤冯玉祥,使得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处境并不好。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稳住了后方,为直系的胜利取得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直奉大战后,却并没有给冯玉祥过多的好处,担任河南督军不久还被吴佩孚给整北京去了,表面高升实际没有实权。
在北京的冯玉祥为了和曹锟搞好关系,积极帮助曹锟贿选,是1923年的大丑闻之一。
到1924年奉系卷土重来时,曹锟不得不让吴佩孚和冯玉祥两员大将前去迎敌,在排兵布阵中,吴佩孚处处给冯玉祥使绊子,如果冯玉祥听了吴佩孚的指挥估计到了山海关也是送人头。
于是,冯玉祥一不做二不休,在吴佩孚与奉军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从后面倒戈,发动北京政变致使直系大败。
可以说,北京政变是冯玉祥走上人生巅峰的必经之路,在政变过后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这一下子是捅了马蜂窝了,遭来整个北洋军阀的打压,1926年1月西北军在直奉两系的联合打压下,逐渐不支,冯玉祥只好通电下野,到苏联考察。
冯玉祥5月份到达莫斯科,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然后就拉起了一致将近四十万人的队伍,成为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中的巅峰,关于冯玉祥是如何崛起的,跟这次考察是脱不开关系的。
综合来看,冯玉祥的成功之路并不简单,首先要娶一个有实力的老婆,能给你带来后台;其次,是自身有一定实力,没有核心实力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再次,对朋友该下狠手的时候就下狠手,冯玉祥崛起过程中,前前后后多次倒戈;最后,要能分清楚形势,知道谁能给你带来最大的资源,站队是很重要的。
成功不能复制,冯玉祥从士兵到总司令的这个过程是无法复制的。
身中16枪不倒,牺牲后日军集体敬礼,蒋介石放声大哭,他是谁?
能够令敌人敬佩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有这样一个人,他本是军中负责指挥计划的高级将领,他本可以躲避枪林弹雨,但他写下誓死抗战的昭告书,带着自己的1500多个弟兄冲上了战场。
这是一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较量,他和弟兄们被多自己四倍的日军包围,他没有缴械没有投降,用肉体之躯直面刺刀炮火。他身中数刀,挨了很多枪子,甚至头颅和要害处也都中弹,他用枪抵着地面,直到死也没有躺在日军的身下,他就是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5月16日的枣宜会战中牺牲,他的将士不要命一般地去寻找他的尸体,日本人也为张自忠将军的精神所感动,全军肃立,还宣布停止轰炸一天,以免伤害到将军的遗体。
1940年5月28日的清晨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运回重庆,国民党最高将领在码头迎接,看到棺材的蒋介石都扶棺痛哭。张自忠的太太因为伤心过度,绝食七天而亡。那一年,张自忠将军也仅仅49岁。
第一、张自忠将军简介
张自忠将军于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东临清的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家境也算殷实。他本是一个传统的少年郎,自小在私塾中学习儒家的的观念,所以仁义忠诚也在他心中扎扎了深根。他从小也喜欢看一些类似于《三国演义》等的名著,他也为其中的人物其中的事件感到热血澎湃。
1911年,张自忠考入了北方最为著名的北洋法政学堂,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崭新的学说崭新的思想——三民主义学说,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1911年末的时候他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开启了他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运动。
1916年的9月,他在好友车震的介绍下来到了冯玉祥的部下,张自忠的高大威猛和自带的沉毅之气让冯玉祥十分的喜欢。冯玉祥是张自忠的贵人,提点了冯玉祥很多。
1919年的时候张自忠就奉命去军官教导团学习,勤奋加上天赋,张自忠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他还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团员,待人非常的真诚,也十分的耐心,将帅之才在那个时候已经显现。
第二、张自忠将军爱兵如子
张自忠将军有一个外号“张扒皮”,他虽然对军队治理十分严格,但他十分关心士兵。在他还是一个营长的时候,一个失败因为败血病被送入了医院,急需要输血。
本来这种情况派一队士兵去就可以,但是冯玉祥和张自忠二人也都跟着去输血,在他们二人的感召之下,士兵的生命被救了回来。这件事情让士兵知道,原来长官也可以和他们同甘共苦,甚至同生共死,军营中士兵的感情也开始变得不同。
×
张自忠将军还十分关心自己手下士兵们的日常生活,伙食好不好,他们的一些小病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宿舍的卫生最近如何……士兵们的每一件小事都被张自忠牢牢的放在了心上。
张自忠对士兵们要求十分严格,在军容军纪的训练上亲力亲为,刘峙率团巡视南北的时候都对张自忠的部队叹为观止。
第三、张自忠将军的爱国情怀
战争是最能放大情感和人性的,张自忠将军的爱国和善良在枪林弹雨中闪闪发光。他在枣宜会战前夕给冯治安写信道:
“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他选择抵抗和冲锋的时候给将士们的布告是这样写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将军是爱国的,他把国家的利益国家的荣誉放在自己心里的第一位,重量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安危和生命。
冯玉祥对张自忠十分的欣赏,他曾概括过自己所理解的“自忠精神”:英勇果断;肯牺牲自己;韧性的战斗,不知道什么叫休息;吃苦耐劳,与士卒共甘苦;重视军民关系全虚心接受部属意见;注重干部培养并延揽人才;明是非不将就;知耻;以身作则;不爱钱;好学;不畏难;体贴部下。
张自忠将军是抗战14年中国军队战死的最高将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文、历史漫谈君 半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