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春秋第一霸,生前何等威风,死后,在床上躺了67天,尸虫都出来了,每每读到《史记》中那一段,我都不愿意去想象那场景,画面真的是不忍直视齐桓公。

齐桓公: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为何会惨死?

前半生贤能而称霸齐襄公死后,公子小白在鲍叔牙和国齐桓公、高二卿的帮助下,顺利继位,是为齐桓公。经鲍叔牙的劝谏,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图谋霸业,对内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南征北战,终于九合诸侯,在秦国和楚国还没有插足中原的时候,做了第一位霸主。

齐桓公: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为何会惨死?

公元前651年夏天齐桓公,葵丘会盟,周天子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这时候,齐国无比强盛,齐桓公有以管仲和隰朋为代表的“五杰”,齐桓公几乎就是个甩手掌柜。一门心思做他的酒色之徒,齐桓公有三位夫人,六位如夫人,别的妾室不计其数。

齐桓公: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为何会惨死?

后半生昏庸而饿死周天子的承认让齐桓公开始骄纵起来,同年秋天,再次葵丘会盟,很多诸侯国已经开始对齐桓公不满意。而齐桓公也不怎么听取管仲的建议,有些一意孤行。

到了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问管仲谁可以替代管仲的位置,他说出了三个人:易牙、开方、竖刀,都被管仲否定了,管仲认为这三个人都是谄媚小人,不可大用。

然而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重用了这三个人,齐国乌烟瘴气。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儿子们开始争权夺势,齐桓公没有嫡子,曾和管仲定下立公子昭为太子,然而到了晚年,又确定不下来,以至于其中的五个儿子争得不可开交,谁也顾不上照顾齐桓公。

他们将齐桓公隔离起来,任何人不得擅自面见齐桓公,而五人又没有心思照顾齐桓公,以至于齐桓公饿死,即使饿死了也没有让五个儿子停止争斗,反而让他们开始更疯狂的夺位之争,终于公子无诡取得胜利,成为齐侯。

而此时,齐桓公饿死在床上已经67天,《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户。

传说他死的时候拿衣袖遮面,想必是无颜去另一个世界见管仲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历史上,魏文侯可以比肩齐桓公吗?为什么?

我们逐一比较吧。

齐桓公: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为何会惨死?

比成就的话,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魏文侯把魏国经营成了战国七雄之一。两个人打平。

比用人的话,齐桓公用了管仲,魏文侯用了李悝,这两个都是变法人才。但齐桓公完全放手给管仲,魏文侯则不能把国家大权交给李悝。从这点来看,齐桓公得一分。

比武将的话,齐桓公手下没有魏文侯手下吴起那么厉害的人物,但齐桓公那时主要是“行教化”,不需要厉害的武将,而魏文侯最终未能给吴起高位,从这点来说,两人平手。

比用佞臣,齐桓公身边有竖刁、易牙之流,而魏文侯身边没有佞臣。这点上,魏文侯得一分。

比对国家的发展来说,齐国朝商业发展,魏国首先废井田开阡陌,大力发展了农业,两人在这点上不分上下。

比两人的胸襟,齐桓公能容忍差点用箭把他射倒的管仲,魏文侯却不能容下乐羊。这点,齐桓公再得一分。

比对其它国家的帮助,齐桓公主要是代表天子去教训别人,帮助别国发展,而魏文侯一心就是去抢地盘,灭小国,比如中山国。这点上齐桓公再得一分。

比得位来说,齐桓公虽然过程曲折,但他是正常得位。而魏文侯,是僭越得位的,齐桓公又得一分。

从尊天子守礼仪来看,齐桓公还是会尊天子,而魏文侯完全不把太子放在眼里。所以齐桓公再得一分。

在比一比儿子们。这点,齐桓公是悲剧,自己的儿子们为了抢他的位置,根本对他不管不顾,他死后,齐国开始内乱。而魏文侯的儿子魏武候,对父亲孝顺,接手后继续把魏国推向高峰。这点,魏文侯得一分。

最后比一比人生结果。齐桓公是被困在宫殿里没有人理最后饿死的,死后很久都没有人来埋葬他,属于不得好死。而魏文侯是正常死亡。这点上,魏文侯得一分。

综上所述,齐桓公得五分,魏文侯得三分。在没有对项目进行权重分配的情况下,齐桓公胜出。

但如果把每一项的权重分配上去,就不一定了。比如,古人比较看重“死”,那么最后一项魏文侯就应该不止得一分,不过,对每一个项目的重要性的认定,也比较困难,我们就这样下个简单的结论吧:

魏文侯不能与齐桓公比肩。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朋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