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天的台儿庄大捷之后孙连仲,第59军军长张自忠终于洗刷掉了被误会为“汉奸”的耻辱,一战揍得板垣差点自杀。鉴于西北军余脉第59军的出色表现,军事委员会明令该军升格为第27军团,张自忠以中将加上将衔担任军团长,仍隶属于第五战区指挥。
(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
第59军原为宋哲元第29军所属的第38师,平津沦陷后宋哲元的部队撤到津浦线上,被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张自忠的38师因此水涨船高升格为59军孙连仲。不过,由于张自忠在“七七事变”期间的一些事情说不清楚,军长职务最初是由冯治安代理的,直到徐州会战打响之前,张自忠才在李宗仁的保举之下,终于重掌兵权。
武汉会战后第27军团再升格为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以下辖第59军、第55军和第77军,此时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第33集团军驻于襄河两岸防御日军孙连仲。而第五战区在长江以北鄂北、豫南地区的军事存在,尤其是中央军嫡系汤恩伯第31集团军的存在,让武汉日寇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茨如坐针毡,“歼击重庆军精锐”是他的一贯作战指导思想。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对汤恩伯评价甚低,其实多有汤司令在抗战期间不怎么服从他指挥的因素,因为这个中央军悍将只听老蒋的。实际上白崇禧倒是比较客观的,认为汤恩伯“战术不凡”,1938年军事委员会第一期南岳游击训练班开班时,老蒋选择的教育长就是汤恩伯(叶帅为副教育长),理由就是汤恩伯比较擅长打运动战,而冈村也认为老汤是“华北第一大敌”。
抗战相持阶段的第一场战役是哪个?其实是爆发于1939年5月1日的“随枣会战”(一定要跟后来的枣宜会战区分开),冈村宁次在第一次南犯长沙之前,决计先对江北的第五战区用兵,解除侧后的威胁并一举消灭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此时汤集团军的主力六个师,正集结于随县、枣阳地区休整,而冈村秘密出动了第3、第13和第16三个精锐师团和两个骑兵旅团,共11万大军直扑而去,史称“随枣会战”。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日军的战法是多路进攻和向心突击,最终的合围区域当然为随枣地区,其中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企图通过的,就是张自忠“右翼集团军”(临时指挥序列,辖第33集团军和川军的第29集团军)的防区,于是从5月5日起,战斗趋于白热化。第33集团军所属部队,在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伤亡较大,而来犯日军又为精锐,所以西北军官兵防御压力极大。
血战48小时之后,第33集团军已有多处阵地被敌人突破,冈村宁次也认为合围枣阳地区汤集团军主力的战场态势已经形成,于5月7日给各师团下达了向心突击的作战命令。而就在这一天,张自忠也决心破釜沉舟了,为此专门给李宗仁发去电报,同时转呈军事委员会:“。。。职现亲率38师两团渡河,攻击北窜之敌,如任务不能达到,决一死以报钧座”!
这跟一年后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的那次战斗如出一撤,张自忠以左翼集团军总司令之身,亲率基本部队第38师的两个主力团,北渡襄河对日军发起逆袭。日军第16师团猝不及防,被西北军的大刀片子砍得有些迷糊,被迫稍稍后撤整理部队。如此一来,日军的战役合围就未能如期完成,5月10日,汤恩伯下令第31集团军主力部队突围,跳出了冈村宁次的合围圈。
李宗仁随即调整部署,命令第五战区其他部队相继撤出随县、枣阳战场转移到外线,客观上反而形成了对前出日军的反包围态势。此时根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第一战区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也从豫西南下增援,战至5月12日,中国军队将大部分来犯日军反包围于襄东平原地区,各部遂行猛烈攻击,其中张自忠所部奉命反攻枣阳,日军阵脚大乱。
冈村宁次见情况不妙,加之日军所携粮弹又已不足,无奈下令日军攻击部队“反转”,而第五战区部队则衔尾追击,5月14日收复唐河,5月16日光复桐柏,5月19日,张自忠第33集团军部队历经苦战收复枣阳,5月23日收复随县、而第五战区部队其他部队在追击作战中,也给日军以重创,日寇第11军攻击部队全部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恢复战前态势,随枣会战宣告结束。
所以随枣会战中,尽管中国军队在战役初期比较被动,但是由于战术得当和将士冒死,最终不仅粉碎了日军的合围计划,还在反攻阶段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毙伤日寇13000余人(毙5000余),算是一次打得比较不错的大型会战。其中张自忠集团军的西北军官兵,在此次会战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很是出彩。
随枣会战的可取之处在于,李宗仁第五战区并没有采用国军之前一味的“阵地防御”,不与装备优势的日军死打硬拼,而是以运动战为手段,相机撤守再相机反攻,敢于暂时放弃一些城市和要点,以打击和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为主,在战略上比较成功。要说弱点,那就是战斗力还是不够坚挺,战役后期尽管态势良好,却无力围歼任何一路日军,只能采取侧击、尾击和追击的战术,日军主力仍可从容逃回。
张自忠和他的西北军官兵固然勇猛,其实也别小看汤恩伯的指挥能力,在后来成为一名“政客”之前,汤司令和他的基本盘第13军、第85军等部队,仍然是华北战场令日军最为头疼的主力,无论是武汉的日寇第11军、还是华北方面军都曾经多次寻歼该部,始终未能得逞。因此对汤恩伯的抗战评价,在1942年之前还应该客观一些,个人意见,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是个分水岭。
而张自忠将军的第33集团军所部,在随枣会战和是年年底的“冬季攻势”中,均成为第五战区最敢战的部队,也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年后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再率集团军总司令部和警卫部队3000人冒险渡河攻击,由于电文被日军破译,为了拔掉这面“华北抗日的旗帜”,第11军司令园部和一郎不惜下令已经南下的第39师团折返,就是一定要消灭张自忠和他的司令部。
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在南瓜店遭到日军合围,力战殉国,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