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最钟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嫁给谁了,在父母哥哥四位皇帝的宠爱下,不仅度过了幸福的童年,还和心爱的驸马薛绍度过了八年的幸福婚姻生活,这时的太平公主是幸福的,如果不出意外,相夫教子的生活她会过至终老。但是作为公主,尤其是有个想当皇帝并且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的母亲,她却无权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太平公主有过两段婚姻太平公主嫁给谁了,第一段是和薛绍,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当然也是高宗的意思,因为薛绍的父母就是驸马和公主,但武则天则对薛绍并不十分满意,因为薛绍兄弟的妻子不是贵族,用武则天的话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最终,仍找借口除掉了薛绍。第二次,武则天亲自为太平公主挑选的女婿,先是侄子武承嗣,由于武承嗣有病,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却暗地派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至于为什么那么着急让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采用杀妻的手段,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想在她称帝前将女儿的婚事与武氏联姻的事情安排好。当然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所以太平公主嫁给谁了,经历两次婚姻之后,太平不再是那个呆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公主,而是变得“多权略,喜参政”,就连武则天都曾说太平公主“类己”。当然有可能说女儿长的像自己,更多是说女儿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类似,确实,武则天常常叫她到宫里来“预谋议”。但却不允许她公开从政。为了获取更多权力,太平站在了母亲的对立面,参与了神龙政变,并相继把自己两个哥哥扶上皇位。两个哥哥因感念太平公主的努力,不仅相继给她授封“镇国太平公主”,并“食实封通前五千户,赏赐不可胜数”,后来又被被晋封万户。而且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光明正大参与政治,并享有很高的地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就在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时:“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李旦上位,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是否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并且“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以至于太平公主“权倾一时”。
太平公主不但热衷权力,而且不顾武攸暨的脸面养起男宠,据史书记载,与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码有三人。一个是“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而且这个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许多坏事。另一个是宰相崔氵是。崔长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资治通鉴》卷210)。还有一个是司礼丞高戬。关于高戬,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爱也”。为了讨好母亲,她还把她的男宠张宗昌献给给母亲武则天享用。
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本来就已经“崇饰邸第”,有权势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仅仆人就上千人,“外州供狗马玩好滋味,不可纪极”。她“食”实封过万户。仅户丁缴纳的绢一年就有十四万匹,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只有七、八十万匹,所以太平公主的收入是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到二十!所以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应该与她的横征暴敛、贪欲和奢侈有很大关系,毕竟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成也权力,败也权力。太平公主最终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
以太平公主多年的政治经验,为何会败给侄子李隆基?
1.太平公主出身政治世家,但不代表她有极为丰富的政治经验。
尽管太平公主父母和两个哥哥都是皇帝,早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太平公主就参政议政了,但当时都是以秘密方式进行的,她的工作是秘书性质的,没有锻炼出独当一面的能力,没有掌握住纵横捭阖、明争暗斗的为官技巧;她真正地走向政治舞台是唐隆政变时,因杀二张有功,获得了极大的权力,才开始了大规模地积蓄自己的政治势力,才开始了名正言顺地行使手中的政治权力。
后来到了唐睿宗时期,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富可敌国。当朝的7个宰相有5个都出自她的门下,她的三个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都被封王。这就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她就不明白,自己的母亲武则 天已经遭李唐皇室的仇恨了,她还是肆无忌惮地任人为亲,太过张扬,比起自己母亲运筹帷幄的能力 差得太远!
2.李隆基英明威武,当皇帝有正统性与合法性。
在姑侄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以后,二人因为拥护李旦复辟有功,都得到了重用。
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子薛崇行、崇敏、崇简皆封王,田园遍于近甸,收市营造诸器玩,远至岭、蜀,输送者相属于路,居处奉养,拟于宫掖。---《资治通鉴》
李旦当皇帝时,军国大事常叫臣子们先请示太平公主,再问李隆基,由于要李隆基当时已是太子,所以,唐睿宗的做法使朝中分为了两大政治派系,一派是跟着太子李隆基的,他是皇帝钦定的接班人,跟着他是正统的、而合法的;另一派则是跟着太平公主的,太平的母亲武则 天当政时已经让李姓宗室的人血流成河了,显然,跟着她并没有什么前途。
太平公主在与曾经的战友李隆基同朝为政时,逐渐感觉到足智多谋的李隆基已不好控制,就怂恿宰相们改立太子。由于宋璟与姚元之将其他有竞争力的皇子调出了京城,太平公主没有得逞;唐睿宗为维护皇位的正统性,在太平公主利用星象人士鼓捣他废黜李隆基的时候,当即立断,主动让位给了儿子李隆基,确保了李隆基皇位的正统与合法性!
3.太平公主的亲信们都不给力。
李隆基上位后,太平公主还不知道收敛,仍然想壮大势力。但拥护太平公主的人,除左、右羽林军的掌兵将领常元楷和李慈外,都是墙头草,没有真枪实战的经验,根本就不中用。
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及僧慧范等谋废立,又与宫人元氏谋于赤箭粉中置毒进于上。晋,德良之孙也。元楷、慈数往来主第,相与结谋。---《资治通鉴》
看起来太平公主跟随者众,但几乎都 是见风使舵,察言观色之徒,关键的时候,拿不出任何办法。
太平提前联系上了左、右羽林军的掌兵将领常元楷和李慈,这算是精明的策略;但李隆基率先发难,他自己已经有一批属于自己的禁军;李隆基又设计将左、右羽林军将领给杀了,控制了羽林军,这是关键!
皇权始终就在李隆基手中,培育势力、安插亲信、煽阴风点鬼火,太平公主差火候。
入数年不尽。慧范家亦数十万缗。改新兴王晋之姓曰厉。---《资治通鉴》
太平死后,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入数年不尽。她的母亲武则 天为了做皇后,把自己的财物都给了为自己出力的亲信甚至耳目,而太平在没有辉煌的时候,就积蓄财富,这就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作派,
所以,事变一起,她手下的那帮人,对她死心踏地的就没有几个,也都迷失了方向,太平公主既然想要掌握权力,就应该舍得财富培养效忠自己的死士。她做不到!
5.太平公主通过政变夺权选择的时间不对!
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当即立断,早在哥哥唐睿宗执政时,她如果先发制人,以武力发动政变,情形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她要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把希望寄托在唐睿宗身上,总想通过和平演变来实现,这就大错特错了,政治 是一不流血的战争,她没有她母亲的心狠手辣,注定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为什么太平公主会失败?所以,我认为是她作为政治家并不成熟,在她的对手李隆基面前搞政变,她相形见绌,太平手下没有得力的助手,她自己没有做女皇的素质,尤其是她缺乏她母亲的心狠手辣,这些因素决定了她的失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