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治的儿子。
长子——李忠
李忠出生时唐高宗李治还是太子李治的儿子,唐太宗亲自赴宴庆贺。
李忠起先被封为陈王李治的儿子,高宗即位后被任命为雍州牧。因李忠生母刘氏出身卑微,按理说她的儿子为庶出, 是没有资格被封为太子的,但当时后因王皇后没有子嗣,故立李忠为太子。
过了几年,王皇后被废,改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因李忠并非嫡子,故高宗废李忠太子之位,改封梁王, 立武后所生的李弘为太子。同年,改任李忠为房州刺史。
李忠年龄渐长,慢慢懂得了宫廷斗争的可怕,因为他做过太子,所以对手是武则天的。他在房州,天天担 惊受怕,怕武则天派刺客杀他。
李忠为了保命,有时偷穿着女人的衣服,防止被刺客谋杀。而且经常做怪梦,天天给自己算命。后来高宗 知道李忠的所作所为后极为愤怒,将李忠贬为庶人,流放黔州囚禁,也就是他大伯李承乾太子流放时住过 的地方。悲剧啊,都是做过太子的人,结局已经注定了。
李忠不死,武则天不安心啊。于是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陷李忠谋反,李忠被高宗赐死,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无子嗣。
次子——李孝
李孝,唐高宗李治次子,生母为宫人郑氏。永徽元年,封许王。
永徽三年(652年),拜为并州都督。显庆三年(658年),累除遂州刺史。
麟德元年(664年)去世,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悼。神龙初年,追赠原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三子——李上金
李上金,唐高宗李治第三子,母亲为宫人杨氏 。李上金出生时高宗刚即位不久,封李上金为杞王。
后又担任过益州大都督,寿州刺史和漉州刺史。因武后厌恶他们母子,所以找了个欲加之罪,削去了他的 官位与封邑,将他安置在澧州。
过了很久,武后心血来潮,上表让李上金上朝听政。之后封李上金为沔州刺史,不准他再干预朝政。高宗 去世后,同年封李上金为毕王,又改封为泽王、苏州刺史;其后,又改封为陈州刺史;再后,授太子左卫 率,改封为随州刺史。
如出一辙,李上金也被人诬告谋反。死后,他的七个儿子被流放显州,其中六子死在当地,只剩一子李义 珣存活。
四子——李素节
李素节,唐高宗李治第四子,母为萧淑妃。高宗即位初年,李素节受封雍王 ,官拜雍州牧。
李素节从小很聪明,而且非常好学,因此深得高宗的宠爱。后来改任岐州刺史,其后又改封郇王。
由于李素节生母淑妃曾与武后争宠,所以李素节也是武则天得眼中钉,肉中刺。由于武后的谗言,最终李 素节被高宗调出京担任申州刺史。
数年后,武则天诬告李素节贪赃受贿,将他降封为鄱阳郡王,削减其三分之二的食邑,在袁州安置。 第二 年,将李素节禁锢终身,改迁到岳州安置。第三年,武则天上表请求赦免李素节之罪,改任岳州刺史,但 仍不许朝见唐高宗。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听政。而后,改封李素节为葛王。同年,进封 李素节为许王 ,改任舒州刺史。
李素节跟三哥李上金是同时被诬告谋反的,武则天下诏勒令二人进京,李素节在路上被缢杀而死,时年四 十三岁。
五子——李弘
李弘,唐高宗李治第五子(嫡长子),生母武则天,出生当年被封为代王。
大哥李忠太子被废那年改封李弘为太子,当时只有四岁。
李弘从小仁孝,重视学习。曾上书废黜军队征兵,未能及时报道全家连坐的制度;向高宗请求释放被母亲 迫害幽禁宫中的两个异母姐姐出嫁,以及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这些都得到了高宗的准许。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来在跟随帝后出行洛阳时,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 离世,年仅二十三岁,无子嗣。
李弘死后,高宗悲痛不已,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 之旁。
六子——李贤
李贤,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次子,刚出生就被封为潞王。
哥哥李弘死后,李贤被册立为皇太子,比李弘更优秀,深得高宗喜爱。
李贤为太子期间,高宗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招集当时文学界泰斗级的大佬们著书立说。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收藏于皇宫内阁。
又让监国,又有创作,李贤这个太子可谓是如日中天,无人能出其右。在加上高宗的一番赞扬,让谁看都 是妥妥的帝国接班人。
但是李贤的日益崛起,直接威胁到了生母武后的地位。眼看李贤朝中势力日渐壮大,待高宗去世后,太子 即位,她这个皇太后就只能在后宫养老了,对武则天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而对李贤来说,要想在父皇死后乾纲独断,必须先把母后的势力连根拔起。从此母子俩就围绕权利展开了 一系列的明着暗斗。
接着皇宫中有流言说四起“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 ,感到恐惧。
恰在此时,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因此怀疑是太子所为。武后派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 反凭证。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后来,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
高宗驾崩后,武后防备谋反隐患,派人在巴州逼李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唐睿宗即位后,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这就是大唐史上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章怀太子。
七子——李显
李显,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所生第三子,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他的两位皇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唐高宗李治病死后,李显承皇帝位。
李显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由于李显庸弱无能,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 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 被贬出长安。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十四年,期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
李显被囚禁后不久,母后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李显每天都在恐 慌中度过,常常晚上睡被噩梦惊醒,有时一度想要自杀。
武则天晚年,在把皇位给武家还是李家一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在狄仁杰进言分析之后,武则天决定让李显 回来再当太子,李显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
神龙元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在宰相张柬之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家。武则天 无奈,先令太子监国。隔了一天,李显在通天宫即位,大赦天下。
李显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再次造成了外戚专权,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李显对此也无 能为力。
几年后,李显被韦皇后和李裹儿合谋下毒暴毙身亡 ,终年55岁。
八子——李旦
李旦,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所生第四子,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殷王。
武则天不愧是武则天,生的儿子是一个比一个优秀,李旦成年后,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对文字训诂方面 的学问很有研究。他担任右卫大将军、洛州牧,历封豫王、冀王、相王。
李旦称帝后,被软禁在皇宫中,一切事物皆由武则天裁决,就是所谓的傀儡皇帝。
后来,武则天曾要还政于李旦,李旦知道这是武则天在试探于他,便极力推辞。武则天也顺水推舟,依旧 临朝称制,把持朝政。期间,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
武则天称帝后,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自此,李旦成为了 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期间,李旦九死一生,被各种阴谋阳谋迫害,也跟他的几个皇兄一样,被诬告谋反。由于乐工安金藏当众 剖腹,以表明皇嗣没有谋反。武则天深受感动,不再怀疑李旦,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皇兄李显复位太子后,第二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后来,被任命为天兵道元帅,统率诸军抵御突厥。他并 未领军出征,只是名义上的唐军主帅。不久,突厥退兵,李旦又担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
突厥进犯并州。李旦被任命为并州牧,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后来,李旦又改任雍州牧。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即位。当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捕获韦承庆、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功 被拜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不久,李旦辞去太尉及知政事之 职。唐中宗又欲立李旦为皇太弟,但却被其拒绝。
唐中宗驾崩后,迫于形势,李旦在太极殿登基,第二次即位为帝。
后来,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由于太平公主和皇太子李隆基的宫斗,以李旦的亲信太平公主失 败而告终,李旦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彻底退出朝政。
李隆基把持全部朝政第四年,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唐高宗李治的八个儿子,一生的遭遇用一句话总结:最无情是帝王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