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长沙马王堆女尸,是1972年至1974年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的。因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墓,故名马王堆墓。共三座汉墓,一号墓是汉初丞相轪侯利苍,二号墓是利苍的妻子,三号墓是利苍的儿子。地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土丘,高约16米,底径约40米。墓坑的形式基本相同,都是长方形竖穴,北侧有墓道。

长沙马王堆女尸:南昌海昏侯与长沙马王堆对比,哪个考古意义更大?

一号墓的规模最大,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有4层台阶,再下则是斗形坑壁,直达墓底。另外两座墓较小,只有3层台阶。墓底和椁室都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这使得墓里的东西能够完好保存。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因墓的建造和密封条件良好,多保存完整。其中珍品多多。一号墓的丝织品,品种多,做工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技巧。特别是素纱禅衣,重量仅有49克,薄如蝉翼。还有一号墓中的彩绘漆棺,时隔千年,依然色彩鲜艳,造型精致,活灵活现。三号墓出土的10万字帛书,记载了古代的历史长沙马王堆女尸、哲学和科学等内容,整理后发现了许多佚书,如《五十二病方》,弥补了史学研究的诸多不足。

长沙马王堆女尸:南昌海昏侯与长沙马王堆对比,哪个考古意义更大?

二号墓更是出土了一具湿尸——辛追,外形完整,身体还很柔弱,关节甚至还能活动,几乎与刚死之人一般,这是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长沙马王堆女尸。它与尸腊、泥炭鞣尸、埃及的木乃伊都不同,是另一种特殊的尸体,震惊世界。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的手工业和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长沙马王堆女尸:南昌海昏侯与长沙马王堆对比,哪个考古意义更大?

长沙马王堆女尸:南昌海昏侯与长沙马王堆对比,哪个考古意义更大?

南朝西汉海昏侯墓,是2011年发掘的一座西汉古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到2015年10月底,已完成对墓园、3座祔葬墓、主墓藏阁和1座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根据汉中出土的文物带有“南昌”、“汉”、“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基本可以判定墓的主人是汉武帝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墓园以海昏侯墓为中心,面积大约有4万平方米,外围有保存完整的墙。现发现有8座墓葬,1座车马坑。出土的文物有上万件,包括有10余吨的西汉铜钱、诸多的青铜器具、成套的编钟、珍贵竹简等等。展示了西汉贵族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发掘至今,已创下了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如主棺室中出土的一组漆器屏风,上有孔子的画像以及有关孔子生平的文字,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主棺的外棺中有多件马蹄金、麟趾金和金饼,总重超过78公斤,加上这些,整个墓出土的金器数量刷新了中国汉墓考古金器的纪录。墓中出土的竹书《论语·知道》篇有可能是《齐论》版本,如果完全解读,将会给学界带来新的研究成果。另外,这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而对于海昏侯墓的发掘与整理仍在继续。

这两座汉墓都是我国考古的重大成就,都出土了非常珍贵的文物,为研究我国的历史,弥补空白,起了重大作用。从规模上来说,海昏侯墓规模更大;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说,海昏侯墓之丰厚也十分罕见;但就考古意义上来说,两者各有千秋,都有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女尸不腐烂的原因?

  长沙马王堆女尸不腐烂的原因?

在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棺液。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液体是使辛追2000多年来不腐的“神液”。

  罗学港告诉记者,经过化验可以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朱砂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的成分,这些东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红色。
  可以肯定,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作用,可以保证尸体不腐。

  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但是汞对于细菌却有杀灭作用。
  所以,虽然辛追生前滥服丹药没能长寿,身后却阴差阳错,丹药的毒性却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罗学港介绍,在红色棺液中还发现了一些中药的成分。据介绍,在陪葬品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中草药,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够配制防腐药水的观点。“这些化学物质的结合,是古尸保存的基本原因。
  ”罗学港说。

  为什么当时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没有保留下尸骨,而辛追却可以?这起码说明这种防腐药水的配方是一个偶然因素形成的。罗学港认为,辛追2000年不腐“充满了偶然性”。除采取了得当的防腐措施之外,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干燥,有利于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再者,马王堆墓一直没有被盗。
  地质条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辛追的尸体奇迹般保存下来。

  科研人员加强了对辛追的检测,利用更新的防腐措施让她“延年益寿”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考古把辛追挖出来,在那样一个恒定的环境中,女尸再有一个2000年也应该可以继续保存。”罗学港说。
  

  但是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尸体保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好尸体?怎么才能完成周总理的嘱托满足国人的厚望,让马王堆女尸继续保存下去呢?罗学港坦言:压力很大。

  在给辛追搬家时,30年来使用的固定液已经首次全部换掉,现在保存仍然是采用以福尔马林为主的固定防腐液。
  保护液的配方还包括甲醛、乙醇、甘油等。罗学港介绍说,目前虽然女尸保存尚好,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体检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尸体的细胞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固定液的PH值偏酸,使得骨头的钙离子流失很多,由于骨组织只有有机质,而没有无机质,时间长了,骨头就有可能变成“面条”,辛追也就只剩下一张皮。
  他认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是防止女尸体的蛋白质加速降解,以及让细胞结构保持稳定。目前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加入缓冲液,中和固定液的酸碱度。

  罗学港介绍说,目前辛追棺材中早已经不是当初出土时的红色棺液,保存的液体经过了蒸馏水的稀释都是无色透明的。
  30年来,由于浸泡,辛追的皮肤有些发白。他们将不定期为辛追更换棺液。其保存环境也一直模拟发现时的环境:恒温是0到4摄氏度,恒湿是70%到80%之间,为了保证相对无菌,还要不定期给辛追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杀死细菌。

  除此之外还加强了检测,其中包括对固定液的浓度、PH值、离子、氨基酸含量的检测,科研人员还会从形态上取材料检测,随时观察辛追的变化。
  

  “目前总体来说是一边观察研究,一边保护。我们能做的只能如此。”罗学港说。“很多人对马王堆的保存给予厚望,但是环境变了,对保存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我们将尽心尽力,让老太太‘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