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拓跋鲜卑,鲜卑部落很多,主要聚集在四大部周围:山西往北的拓跋鲜卑;辽东的慕容鲜卑,辽东的宇文鲜卑,还有胶州附近的段氏鲜卑
绒胡族杂居拓跋鲜卑,讲真,北方鲜卑匈奴难以区分,大体就这么分吧
五胡乱华拓跋鲜卑,胡族内部也是征战不休。强大的段家势力,依附两晋,被后赵石勒击败收服,后赵内乱时又被冉闵击败,经过两次战败,剩余的段家鲜卑让慕容鲜卑吃了,最早退出历史舞台
344年左右宇文鲜卑被老邻居慕容鲜卑击败,一部分宇文投靠了后赵,一部分被驱逐西去,融进了拓跋鲜卑,成为北魏一份子,后来这部分宇文鲜卑脱离北魏,成立北周政权
拓跋鲜卑为代国王族,代国虽先后灭于后赵前秦,但拓跋一直传承,前秦淝水之战战败后,拓跋珪乘机复国,多年征战,统一了北地,成为北魏
慕容鲜卑世居辽东,在五胡乱华时,对战过东晋、后赵、冉魏、前后秦、北魏等国,有胜有败,先后成立前燕、后燕、南燕等燕国政权,最终被拓跋击败,融入了北魏
题主说的拓跋鲜卑吊打慕容鲜卑,这不确切。两晋早期几十年内,拓跋和慕容两个势力没什么交集,除了被苻坚击败,在前秦时同殿为臣。后来前秦淝水战败,其国四分五裂,两大鲜卑几乎同时成立了西燕、后燕、代国三国
394年之前,代国和两燕交好,而后燕和西燕,这两兄弟,则打出了屎尿。鹬蚌相争,这拓跋代,成了渔翁!经管如此,后燕打代国,参合陂之战前,代国也是小受一方。参合陂一战,慕容虽大意失荆州,和拓跋攻守互置,但也不是被吊打,毕竟慕容还要面对东晋、和后秦
总得说来,拓跋鲜卑命好,强邻都在互相攻伐中或灭或伤元气,拓跋家收拾残局,笑到了最后!但寿命最长的鲜卑,还是慕容家,北宋期,蛰居苏州的姑苏慕容不还想着复国嘛
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的为什么是从落后状态崛起的拓跋鲜卑?
鲜卑族起源于东北,后来转移到今天的蒙古境内。北魏并不是鲜卑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早在十六国时期,就有鲜卑族人先后建立国家,可惜这些鲜卑氏政权相继被消灭。公元385年,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并在公元429由他的孙子拓跋焘年统一了整个北方。落后的鲜卑拓跋氏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君主贤明
拓跋珪作为北魏的开国皇帝,文韬武略都胜人一筹。拓跋珪在位的24年期间,在北面击败了少数民族柔然和库莫奚。在南面打败了慕容氏建立的燕国,太行山以东的中原区域都被纳入北魏的疆域。除此以外,拓跋珪还把都城从内蒙迁到了山西大同。拓跋珪死后,他的长子拓跋嗣即位。但拓跋嗣刚过而立之年,就因为错吃丹药,不幸逝世。随后,由拓跋珪的长孙拓跋焘继承王位。
拓跋焘在位期间,整个北魏的国力进入了强盛时期。拓跋焘先灭掉了大夏,攻取了长安,后又灭掉了北燕和北凉。公元429年,拓跋焘统一了整个北方。所以说,整个北魏,能够灭掉这么多小国直到统一,离不开这祖孙两位皇帝的正确领导。
天时相助
从西晋灭亡到北魏建立,在这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彼此战争不断,你方唱罢我方休。匈奴、羯、氐、羌等部族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中,而一直在北方的鲜卑拓跋氏却受到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南方的东晋政权出兵打击了靠近自己的少数民族,给了北魏喘息的机会,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
地利相合鲜卑拓跋氏在崛起的过程中,先与匈奴展开了融合,后来又征服了高车族。拓跋氏利用北方开阔的平原,建立起了强大的骑兵队伍。而且拓跋氏本来就英勇好战,兵力强盛。所以说,拓跋氏兴起于北方,占据了“地利”。
鲜卑拓跋氏刚开始确实很落后,但之后实力却不断强大。拓跋氏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断采取汉族的行政体制,笼络了汉民。比如说拓跋珪在占据山西以后,就在地方上设置刺史和太守,任用汉人官吏。
拓跋氏的崛起,占据了天时和地利,北魏刚建立时,拓跋氏又迎来了两位南征北战的君主。最终,自西晋以来几百年的动乱被北魏平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