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谢邀!“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程门立雪的典故。杨时少年时,聪颖好学,善作诗文,被人称“神童”。幼时读佛学,少年时攻读儒学,著《列子传》。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程门”是指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弟弟程颐的府邸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句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程门立雪的典故,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颖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过世,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依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好友游酢一起到程府去拜见程颐,正遇上程老先生在闭目养神,这时,外面开始下雪。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门外的雪已积尺余,程老先生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外面,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也教育了我们从师必须尊师。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为什么成为典范?

中国人非常讲究尊师重道,早在教师节还没确定之前,我们就懂得尊敬老师。这点早在孔子跟他的七十二门徒的相处当中就显而易见。但是要是说的尊师重道的典故,最出名的当属“程门立雪”了。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程门立雪”是出自《宋史》,据《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记载:“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简单地说就是:在北宋时期,有这么一个学者叫程颐的,有一天他的两位徒弟前来拜访。此时程颐正好在休息,他的两位徒弟见状站在一旁等待老师。待到程颐醒后,发现门外雪已经下了一尺深。从此便留下了这“程门立雪”的美名。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程颐之所以能够得到两位徒弟的尊敬,除了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思想以外,跟他们一门的门风也是分不开的。程颐来自官宦世家,先辈多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且为官清廉,素有好评,家风颇正。虽然出身于官宦人家,但是程颐对仕途却没有多大的兴趣,跟他的哥哥程颢一样,程颐的兴趣也在于学问的研究上。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为了培养他们兄弟,程家特意请来当时的著名学者周敦颐进行教育。周敦颐,相信很多人都认识,我们所熟知的《爱莲说》就是出自周敦颐之手。除了在文学的有所造诣之外,周敦颐在哲学上的成就更高。宋朝时期的理学,最早就是周敦颐提出来的,可以说周敦颐是理学的鼻祖。

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有什么历史故事?

在周敦颐的学术思想中,“诚”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主张人只有克服品性上的种种缺陷,达到“至诚”的境界,才能实现修养上的至高至善,成为“至圣人”。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程氏兄弟,将二程引入了理学的殿堂当中。

在周敦颐的传授之下,二程(特别是程颐)在学术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年纪轻轻的程颐更是在京城开始收徒开学,颇有几分大师的风范。从此讲学立说成为了程颐一生的事业,在恩师周敦颐的影响之下,“诚”也成为了他思想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少年之时,程颐便提出了“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如此深度的理念。

长时间的授徒讲学让程颐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贤师,俊杰才子纷纷从四方慕名来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四人了,特别是杨时、游酢更是留下了“程门立雪”的美名。

其实“程门立雪”前,杨时跟游酢还不算程颐的徒弟,二人当时是来拜师的。程颐也正是看到二人的真诚之后,才收二人为徒。二人成为程颐徒弟之后,也不负师恩,继承了程颐“至诚”的理念。而且这种“至诚”理念不仅仅是表现在他们的学说上,也表现在他们的为官上。

比如杨时,在程颐门下学成之后,他曾到浙江为官,遇上奸臣蔡京借口“便民”,大肆为其母筑坟圈地。他没有学其他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自欺欺人,而是不惧蔡京淫威,坚决予以抵制,使其诡计不能得逞。

同时对于蔡京等人搞出来的“花石纲”,他更是深恶痛绝,多次上书朝廷,请求轻徭薄税,罢花石之征,体恤天下苍生疾苦。在调入中央之后,他根据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连连上书,要求减轻百姓负担,打击贪官污吏。在金国大举入侵之时,他又是坚定的抗战派。

可惜的是他所处的时代官场腐朽。靖康之耻后,面对着国破山“何在”的局面,杨时只得辞官专心致志著述讲学。宋室南迁之后,北方很多事物、思想也随着南迁。杨时南归后,被东南学者奉为“程氏正宗”。同时杨时早些年也培养了喻樗、罗从彦、李侗等一大批知名学者。

这些学者共同传承了二程、杨时乃至周敦颐的思想,延续了“程氏理学”的发展。特别是李侗还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大师、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师傅。

这样算下来杨时算是朱熹的师祖,而程颐算是他的太师祖,也难怪后人会将“程朱理学”合在一起说,因为本来就是师承一脉的,当然是有很多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