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晋灭亡到隋统一南北的一百七十年,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政权的对峙时期。在这期间,南方经历了宋陈文帝陈蒨、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南方这四朝政权更迭的情况是:
东晋时期,出身寒门的下级军官刘裕,在历次的軍事活动中,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实权,不再满足称臣的地位陈文帝陈蒨。到了元熙二年,他废黜了晋恭帝司马德文,改国号为宋,自立为宋武帝。东晋政权自此灭亡,南朝的历史由此开启。
宋初,宋武帝刘裕和他的后继者宋文帝刘义隆注意督课农桑,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陈文帝陈蒨。随着国力增强,于元嘉二十七年出兵北伐,结果被拓跋氏魏国所打败,刘宋的国力大为削弱。这之后,刘宋宗室诸王和将帅不断发生内战,各地人民也奋起反抗,刘宋统治摇摇欲坠。
在宋末内战中掌握了禁卫軍的萧道成,替代刘宋统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齐,史称萧齐。
萧齐政权建立之初,阶级矛盾就很尖锐,人民反抗不断。齐武帝死后,宗室互相残杀,八年之间换了五个皇帝,已经无力继续维持下去。
中兴元年,掌握长江中游軍权的雍州刺史萧衍,利用萧齐宗室内争的机会,带兵攻入都城建康,次年灭齐,自称梁武帝,改国号为梁。
梁武帝执政后,他为了避免宋、齐以来一再重演的宗室内乱,一方面极力协调宗室和重臣的利益,一方面尽量满足地主阶级的贪欲,同时还大力提倡佛教,广封佛寺。这样以来,赋役就不断增加,人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逼得人民纷纷起而反抗。不久又爆发了“侯景之乱"。
在平定侯景之乱中扩大了权力的梁朝大将陈霸先,这时己不满足于只作大将了。557年,他废梁自立为帝,称陈武帝,改国号为陈。
陈霸先称帝后,得不到各地武将的拥护,南方许多遮族豪强,也多乘乱自治,不奉陈朝法度,所以陈朝的政局很不稳定。而这时北方的隋朝逐渐强大起来。开皇九年(589年),隋军大举南下,攻破建康,俘虏了陈后主陈叔宝,陈遂亡,结束了南北政权对峙,全国又回归统一。
古代这么多皇帝中有几个是姓陈的?
被后世史书记载被被承认的陈姓皇帝一共有五位。
第一位是陈霸先。
陈霸先是少有的用自己姓氏当做国号开国之君。他是吴兴人,出身平寒,后来到建康当了一个油库吏。不过陈霸先武艺出众,因此后来投军,逐渐升迁,成为南朝梁的重要将领。侯景之乱,他极力参与平乱,而梁朝因为这起祸乱已经名存实亡。陈霸先趁机和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帝。后来他又灭掉王僧辩,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后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又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
太平二年(557)受梁禅称帝。永定三年(559年),陈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岁。
第二位是陈文帝陈蒨
陈蒨是陈霸先的侄子,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陈武帝即位,被封为临川王。
陈霸先有一子名陈昌被西魏俘虏一直没有被放回来,陈霸先也一直没有立太子。陈霸先去世后,为避免国家动荡,陈霸先的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人策略陈蒨为帝。
陈蒨是南朝少有的有为之君,他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天康元年四月二十七日(566年5月31日),陈文帝陈蒨去世,,在位七年,时年四十五岁。
第三位是废帝陈伯宗。
陈伯宗是陈文帝陈蒨的嫡长子 ,在陈文帝死后即帝位。但是他有一位叔父名叫陈顼,他趁陈伯宗年幼,迅速控制了陈朝的朝政大权,使得陈伯宗成为傀儡。光大二年(568年)11月,陈顼叛逆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
太建元年(569年),陈伯宗不明不白去世,年仅十九岁。
第四位是陈宣帝陈顼。
陈顼是陈蒨的弟弟,早年和陈霸先之子一起被西魏抓走,后来被放回。因为是弟弟的缘故,倍受陈文帝重用,因此逐渐权倾朝野。
陈文帝去世后,趁陈伯宗年幼,掌握了陈朝军政大权。
光大二年废侄子陈伯宗,自立为帝。
陈顼在位十四年,最后在太建十四年(582年)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第五位是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可谓大名鼎鼎,中国三大后主之一,他也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其父是陈宣帝陈顼。
太建元年(569年),身为长子的陈叔宝被立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陈叔宝是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整天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大举南下灭亡陈朝。陈叔宝躲在井里被抓被至长安,后受封长城县公。身为亡国之君的他仍旧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甚至于找隋文帝要官,以至于被隋文帝骂道全无心肝。
隋朝仁寿四年(604),陈叔宝病死于洛阳,终年五十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