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宁宗时期宋宁宗,蒙古已经崛起,且与金人展开残酷的厮杀。由于连年的战乱,加上各种天灾,金国饥荒不断,民不聊生。在这样情况下,韩侂胄在宋宁宗的支持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开禧北伐”。然而“开禧北伐”却以宋军的溃败告终,南宋不仅没有收复北方失地,还被迫与金国签订了更加屈辱的“嘉定和议”。那么,南宋在金国式微的情况下展开的北伐,为何会败的如此不堪呢?
其实宋宁宗,以宋军当时的状况,输给金人是必然的。在北伐以前,南宋已经与金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局面。宋军在这种情况下疏于训练,军队素养极差,大部分士兵甚至不能披甲作战。过去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大部分都已经逝去,而年轻将领并没有经历过战争,可谓军中无帅才。而反观金国,他们与蒙古的战斗虽然让他们元气大伤,但也锻炼出许多身经百战的将士。在这些人面前,宋军如同一群待宰的羔羊。
而且宋宁宗,韩侂胄发动的北伐实在太过仓促。在北伐以前,南宋的粮食储备名义上是足以支持这场战争的,但实际上由于腐败,许多粮仓疏于管理,粮食大量腐烂,无法食用。加上后勤部门多是些中饱私囊的官员,宋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大问题。
然而韩侂胄却没有调查这些,就仓促的发动北伐。韩侂胄是通过打压赵汝愚才独揽大权的,而这也使得他在朝中树敌众多。韩皇后死后,韩侂胄失去了宫中的一大支持,而杨皇后则与他有仇。在这种情况下,韩侂胄急需通过一场胜利的北伐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因此韩侂胄急于求成,他没有对军队的具体情况和国家财政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就发动了北伐。准备不足的仗,自然容易失败。
在韩侂胄时代,没有岳飞这样出色的将领,即使他为岳飞平反,大唱赞歌,但不解决实际问题。朝中的武将多是贪生怕死之徒,比如韩侂胄重用的郭倪,整日以“在世诸葛亮”自居,然而在战场上他遇到金军却一触即溃,为了活命,他甚至将自己骁勇善战的部将田俊迈交给金人。有这样的人做统帅,宋军焉能不败。
而韩侂胄最大的失误当属他把四川交给吴曦。吴曦本就图谋四川,他对韩侂胄阿谀奉承,并花费重金贿赂韩侂胄,最终竟然成了四川方面的北伐统领。在吴曦抵达四川以后,他立刻联系金人,然后带着四川的几万北伐军倒戈。这样一来,南宋光是平定吴曦就已经焦头烂额,如何能打败金人?
宋军训练懈怠,战斗能力差,南宋官场腐败,管理混乱,韩侂胄准备仓促,用人不当,宋宁宗意志动摇,主和派从中作梗,这些早已经注定了“开禧北伐”失败的结局。
前言
潘牥字庭坚,福州闽人,生于嘉泰三年(1203年),卒于淳祐丙午(1246年),时年43岁。
潘牥原名为公筠,后来梦到有人“持方牛首与之”(齐东野语记载),于是改名为牥。
潘牥是端平二年进士,以敢言著称,曾经直指宋理宗理亏之处。潘牥的去世也颇为诡异,在一次诗会上“瀑泉灌顶”受了凉,回家后就病亡了。
潘牥传世诗词八十多首,其中词仅有四首半而已。
一、潘牥的直言潘牥敢言人所不敢言之事,宋史评价说:时对者数百人,庭坚语最直。
宋史中记载,潘牥上书给宋理宗所说之事,可谓胆大包天:
“陛下手足之爱,生荣死哀,反不得视士庶人。此如一门之内,骨肉之间未能亲睦,是以僮仆疾视,邻里生侮。宜厚东海之恩,裂淮南之土,以致人和。”
宋理宗赵昀,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他是是宋宁宗赵扩的远房堂侄。假如不是因为宋宁宗无子继承皇位,赵昀一生可能仅仅是个平头百姓而已。
宋宁宗八名亲生子都幼年夭折,于是命宰相史弥远找宗室继承沂王王位,将来作为皇储的备胎。机缘巧合之下,幼年丧父的赵与莒被选入宫内,改名赵贵诚,继承沂王王位。
原本要继承皇位的沂靖惠王赵竑得罪了权相史弥远,因此被设计丢了皇位。嘉定十七年(1224年),赵昀即位后,赵竑被进封为济王。宝庆元年(1225年),湖州人潘壬与他的弟弟潘丙图谋立赵竑,因此事赵竑受到牵连被赐死。
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这年潘牥在进士策中写下了这段话,告诫皇帝对自己的手足兄弟好一点。其实在端平元年(1234年),宋理宗已经诏令追复赵竑的官爵。赵竑妻吴氏做了比丘尼,赐号为惠净法空太师,每月供给钵钱。
另外,潘牥还写道:
“陛下承休上帝,皈德匹夫,何异为人子孙,身荷父母劬劳之赐,乃指豪奴悍婢为恩私之地。欲父母无怒,不可得也。”
当时殿中侍御史正在弹劾方大琮、刘克庄等人,于是诬陷潘牥“姓同逆贼,策语不顺“,要因此治罪。
进士及第以后,潘牥先后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历浙西提举常平司,太学正等职。
后来潘牥受到丞相游似的欣赏,准备重用他的时候,他竟突然去世了。
二、瀑泉灌顶潘牥去世的时候,年仅43岁,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他在一次诗会中逞强,得病而亡:
同社复置酒瀑泉亭。行令曰:“有能以瀑泉灌顶,而吟不绝口者,众拜之。”庭坚被酒豪甚,竟脱巾髽[zhuā]髻,裸立流泉之冲,且高唱《濯缨》之章。众因谬为惊叹,罗拜以为不可及,且举诗禅问答以困之,潘气略不慑,应对如流,然寒气已深入经络间矣。归即卧病而殂。既不得年,又以戏笑作孽,不自贵重,闻者惜之。
潘牥裸身与瀑布之下,与诗友酬答。我们爬山的时候会发现,山泉水非常凉,这个潘牥因此受了寒气,回家后就得病卧床去世了。
大家对于潘牥的评价是,平时胡闹惯了,不知道保护自己,都为其感到惋惜。43岁,人在壮年,又受到丞相游似的赏识,本来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可惜。
三、潘牥词作潘牥只有4首词完整传下来,其中代表作是这首《南乡子 题南剑州妓馆》: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为什么怕呢?因为耳中听见的溪水声音和眼中见到的青山,可以勾起诗人的回忆。当年的山水依旧,佳人如同暮雨朝云一般去而不还。
旧地重游,期望与情人重聚,可惜物是人非,佳人不在,这种场景我们在电影中经常可以见到。3天前看过的陈翔六点半闰土的一个短剧不错,可以体会一下这种感觉,片名《我与你的相遇不只是命中注定》。
况周颐在《惠风词话续编》中评价说:
“潘紫岩词,余最喜《南乡子》一阕,小令中能转折,便有尽幅千里之势。……歇拍尤意境幽瑟。
下片把情人比作为仙女离开,当时的情景在脑海中出现:月下时时整佩环。诗人从想象的虚拟世界回到现实,只有残更里霜月之下的梅花相伴。古人有折梅相赠的典故,可是这枝梅花又能赠给谁呢?
应是蹑飞鸾,也有悼亡之意,化作仙女离开,或指佳人已经辞世。
宋词中的这种言情诗,多以悲剧结束。但是现实中的诗人,是不是真得想追回这段感情,有没有润土追求爱情的执着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把青楼女子娶回家的,大多数人逢场作戏而已。
潘牥另有三首词,其中《乌夜啼》写的闺怨:
无端小雪廉纤,入平檐。金鸭旋添龙饼,莫开帘。寻梅约。开还落。可曾忺。合作一年春恨,上眉尖。
《满江红》咏怀,表现归隐之心: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沙岛外,渔樵而已,别无闲客。醉後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
身未老,头先白。人不见,山空碧。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
《洞仙歌》写景怀古:
雕檐绮户,倚晴空如画。曾是吴王旧台榭。自浣纱去後,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凄凉阑干外,一簇江山,多少图王共争霸。
莫闲愁、金杯潋滟,对酒当歌,欢娱地、梦中兴亡休话。渐倚遍、西风晚潮生,明月里、鹭鹚背人飞下。
吴王旧台榭,应是指姑苏台一带的建筑,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的姑苏山上。据说公元前505年,始建于吴王阖闾,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将姑苏台付之一炬,成了一片废墟。
姑苏台的故事,引起了后代无数诗人的兴亡之叹。
结束语看完潘牥的故事,不由想起我们这一代人。老街幼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经常登墙爬树,钻洞潜水。有好友因此而丧命,回顾起来自己也曾有性命之灾,长大真是不易。
潘牥正值壮年,却因为游戏人生得病而亡,实在令人惋惜。
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作业,《南乡子》正格为双调56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不换韵。用龙榆生词谱:
翘首隔重山,暮色苍苍独倚栏。梦里秦云兼楚雨,凄然。欲问秋鸿信不还。
霜月几婵娟,曾约吹箫跨玉鸾。秋易魂伤春易老,经年。瘦尽灯花夜夜看。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老街味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