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松韵。她真的是有颜值昔有琉璃瓦,有演技。
她的颜值不是美艳型的昔有琉璃瓦,而是可爱,看着让人舒服,有自己独特的美丽。简直就是大家的开心果,她笑起来的样子好看极了,大大的眼睛,眉毛弯弯,嘴角弯弯,看着就甜美,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开心!而且,感觉谭松韵真的很显小,活泼的像个小孩子!她的演绎的那些年纪小的角色,竟然毫无违和感,感觉就是那么年轻,美丽,有朝气!
她的演技更是没得说昔有琉璃瓦,在年轻的众女演员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她的表演水到渠成,毫不做作,形象鲜明生动!特别她在《锦衣之下》里演绎的袁今夏,丝毫无演的痕迹,一投足,一举手,就是古灵精怪的袁今夏。她把今夏的贪财、好色,还有点小狗腿,溜须拍马屁,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在《最好的我们》《以家人之名》里对高中生的演绎,有时让人捧腹大笑,有时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
亦文亦物谈古迹艺术:故宫琉璃瓦来自山西匠师,琉璃厂至今还留有不少传说故事(感谢邀请,本文约950字,阅读需时4分钟)
故宫的琉璃瓦是一种建筑构件,基本上等于同陶器、瓷器,只是叫法不同;我们身上佩戴的琉璃,则讲的是装饰品,一种西方的玻璃舶来品,两者完全不同。
1、北京琉璃厂在北京,有一处古玩市场全国知名,它就是琉璃厂。事实上,琉璃厂这条古老的文化街,原来还真就是烧造建筑琉璃的地方。
辽金时期,这一带为京城东郊一个村庄,本村出土辽代古墓中将此地记载为“海王村”。明朝初年,定都北京,皇城需要大举营造宫殿,除大量从临清、房山、苏州、曲阳调运砖石外,屋顶还需海量的琉璃瓦覆盖,于是便就地烧造。
在此之前,从山西潞安迁移到这里有赵姓艺人,官窑最早便是由来自山西的艺人主持烧造。由于宫廷营造工程浩大,需要的琉璃瓦靠赵家窑无法满足,便在南城正阳门和宣武门之间设立琉璃厂,专烧琉璃瓦,供应皇家使用,也就是后来俗称的“内厂”和“外厂”。
2、建筑琉璃琉璃,本是以铅硝为助溶剂,烧汁而成的带釉陶器,原自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历代叫法不一,有称“釉陶”的,也有记载为“金银釉、三彩、缥瓦”的,这种钳釉被用到建筑上之后,才正式定名为琉璃。这个名称,并非中土自创,确实来自于魏晋南北朝时从海上远洋而来的色玻璃琉璃制品,两者被混淆,在古代也把玻璃琉璃叫做料器、烧料,在文献上不好区分。
根据文献记载和艺人之间的口口相传,元大都的宫殿琉璃也是由山西赵氏烧造,明清两代除山西籍琉璃艺人主持琉璃厂外,还特地从太原、晋中介休、晋城阳城调遣琉璃匠师,后者落户北京,技艺传承至今。
3、山西琉璃汉代的铅釉陶器出土文物不少,在汾河流域的中下游颇多,以灶屋、仓模、壶鼎等冥器最有代表性,这些冥器红泥胎质,褐色、绿色釉,通常挂釉较厚是早期琉璃。
自北魏开始,都城(平城,即大同)建筑上开始应用琉璃,宫殿的台基和鸱尾以使用琉璃,可惜至今实物不存。
大同华严寺上寺大雄宝殿北侧琉璃,形制高耸,应是辽代作品;
朔州崇福寺正殿为金代遗物,
明清两代的精华作品多集中在山西晋中的介休一带,如后土庙、城隍庙、琉璃碑,喜欢的朋友可前来山西欣赏。
关注【亦文亦物】,实地考察山西国宝,看更多顶级经典文物、古迹艺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