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怀庆!胡亥丢掉江山用了三年时间,可胡亥的败家速度并不是最快的。
历史上有一个人仅用了5天时间王怀庆,就丢掉了江山。
他就是北洋军皖系首脑段祺瑞王怀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首先得从北洋军阀开始说起。
01、北洋军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日本后,终于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新式军队。
为此,亲眼目睹清军在朝鲜惨败的袁世凯奏请朝廷,建立一支新军。
12月8日,奕訢、荣禄等人联名上书请光绪皇帝(实际上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只是傀儡)正式批准袁世凯前往天津编练新式陆军的建议。
光绪皇帝痛定思痛,同意了这个请求,委派袁世凯去天津小站练兵。
袁世凯领命之后,大胆采用西方先进训练方式,模仿德国制订了完整的近代陆军制度,训练出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式陆军,这就是“北洋新军”。
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光绪皇帝救亡图存之举,为清朝覆灭埋下了伏笔。
这支新军非但没有成为为清朝保驾护航的强力武装,反而成为清朝的掘墓人。
因为,这支军队成为了袁世凯的部队,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后,积极培养心腹,将这支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中,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龙虎狗)。
小站练兵将领合影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相继死去,3岁的宣统皇帝继位,由其父摄政王载沣掌权。
载沣上台后,察觉到袁世凯不好控制,马上将袁世凯罢免。
但是,载沣太年轻了,慈禧能把袁世凯拿捏得死死的,载沣不行。
袁世凯虽然离职了,北洋新军还在他的手里。
1911年,武昌起义枪声一响,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载沣根本无法调动北洋新军,被迫请袁世凯出山,掌握军政大权。
如果,袁世凯是李鸿章,对清朝忠心耿耿,清朝还有得救;可他是曹操,起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这样一来,清朝死定了。
袁世凯最终倒戈一击,逼宣统皇帝溥仪退位。
1912年2月12日,临朝称制的隆裕皇太后颁布宣统皇帝正式退位的诏书,清朝正式灭亡。
2月15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北洋政府正式形成。
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第一任当家人。
但是,袁世凯利欲熏心,居然在1915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
手下两员大将冯国璋、段祺瑞冷眼旁观,袁世凯众叛亲离。
1916年3月22日,在全国人民反对下,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6月6日,袁世凯病逝,北洋政府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就此结束。
袁世凯
袁世凯生前就已然控制不了手下的骄兵悍将,他这一死,北洋军阀正式分成三派,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人为代表的直系军阀,段祺瑞、徐树铮等人为代表的皖系军阀,以及张作霖为代表的奉系军阀。
其中,段祺瑞手段非常高明,很快就把持北洋政府的实权。
02、皖系军阀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接任总统,但黎元洪没兵没枪,就是一个傀儡,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
北洋政府进入皖系当政时代。
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字芝泉,安徽省合肥市,他以及他手下很多人都是安徽人(安徽简称皖),因此段祺瑞一派军阀简称皖系(同理,直系军阀是因为直隶省,奉系军阀是因为奉天)。
皖系军阀自段祺瑞之下,主要有徐树铮、靳云鹏、吴光新、段芝贵、陆建璋、傅良佐、卢永祥等人。
段祺瑞很厉害,纵横捭阖,见缝插针。
宣统退位,就是他在袁世凯授意下首先联名致电逼迫,弄了个“一造共和”。
袁世凯称帝,他极力反对,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弄了个“二造共和”。
然后,他又在府院之争中搞定了黎元洪。
张勋复辟后,他迅速出兵搞定张勋,弄了个“三造共和”。
最后他以退为进,逼代总统冯国璋下野(冯国璋下野后,曹锟实际成为直系首领),自己则推出傀儡徐世昌担任总统,继续掌握大权。
在段祺瑞的操作下,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死后,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皖系首脑段祺瑞
但是,这只是政治手段,军事上他始终没法摆平直系和奉系。
直系与皖系,势同水火,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奉系则左右逢源,利用直皖矛盾,大发横财。
要命的是,皖系内部也不太平。
段祺瑞重用徐树铮引起皖系内部不满,比如陆建璋就频频反水,先投靠张勋,又投靠冯国璋。
面对这种形势,段祺瑞和徐树铮开始出招了。
03、弄巧成拙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设下鸿门宴,干掉了北洋元老陆建章。
陆建章在北洋的辈分极高,可与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媲美,陆建章的儿子陆建武和徐树铮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私交甚笃
徐树铮杀害陆建章以后,表面上这是一招妙棋 。
第一除掉一个心腹大患,陆建章因为陕西督军一事退出皖系,并与直系联手,拉拢奉系对抗皖系
第二敲山震虎,威胁直奉 ,但是结果呢,却适得其反。
皖系智囊徐树铮
袁世凯当年在小站练兵的时候,曾经对段祺瑞说过,徐树铮这个人才华是有的,本事也不小,但是这个人器量狭隘,性格偏激 。
小徐子满以为自己这手厉害,起到效果了谁知道起了副作用。
首先奉系不干了,张作霖觉得继续跟皖系合作就是与虎谋皮,太不靠谱,相比于段祺瑞,曹锟比较傻,相比于徐树铮,吴佩孚更加可爱
还是跟直系合作吧,张作霖宣布保持中立,实际上等于坐山观虎斗(张作霖的智商为何这么好使,张学良跟他老子比就是一个饭桶)
1920年1月17日,吴佩孚宣布从湖南撤军,吴佩孚还与湖南桂系滇系军阀订立盟约,主张和平统一,结束内战,建立南北统一的联合政府,当然这样的政府大炮是不会参加的
吴佩孚亲率第三师,连同闫相文,肖耀楠的三个混成旅,一起撤出湖南。
湖南的地盘交给谭延闿等人。
吴佩孚部连夜行军,全线退守河南黄河沿岸,其中一部渡过黄河,进驻新乡 曹锟也派兵占领德州兵工厂,控制德州,由于这次直系军队擅自撤兵,又对着北京布防,段祺瑞以陆军部的命令,严厉斥责吴佩孚,要求吴佩孚撤防 。
吴佩孚则拉上曹锟发表通电,要求北京政府放弃武力统一政策,南北和平统一,双方互相扯皮,大打口水战 。
到了六月,奉系宣布支持直系,和平统一。
这下子皖系算是傻了眼,奉系一直中立这次为何突然倒皖呢?原来直系皖系都在拉拢奉系。
张作霖到底会算账啊,支持皖系,皖系兵强马壮,段祺瑞徐树铮如狼似虎,打赢了不过是替别人做嫁衣,自己捞不到好处。
而直系此时实力处于发展期,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还是支持后者奇货可居。
奉系首脑张作霖
这时候帝国主义又来捣乱,美英帝国主义本着万恶的资本主义和普世价值精神,希望中国能够和平统一
有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撑腰,曹锟胆子更加大了,六月十五日在保定召开军事会议,秘密的。决定武装讨伐皖系
7月8日,皖系在北京宣布成立定国军,段祺瑞担任定国军总司令,徐树铮任总参谋长,任命段芝贵担任前敌总指挥,这个任命把皖系给害死了。
段芝贵也是北洋老面孔,不过这人素来以拍马屁著称。
晚清的时候,他购买美女献给庆亲王奕劻之子,欲谋求高官,被御史弹劾
袁世凯时代,也是溜须拍马,凭借跟段祺瑞徐树铮的老乡关系,成为皖系大佬,段芝贵有个外号,麻将司令
据说此人乃是麻将高手,而且打麻将上瘾。当上前敌总指挥以后,他干得第一件事是邀请前线高级将领全部到他的指挥专列上开桌子打麻将。皖系大将曲同丰也是麻将高手,本来他是这次定国军第一师的师长,是顶在最前线的指挥官,他不管自己的部队,跟着段芝贵一起打麻将。
段芝贵在自己的专列上挂了总司令处的牌子,然后通宵达旦的打麻将,并自信对外界表示,本人与定国军共进退,根本不过问所部第一师的战事 。
相反直系这边可是枕戈待旦不敢懈怠。
吴佩孚率领第三师,闫相文肖耀楠的混成旅,日夜兼程,赶赴保定与曹锟的主力汇合,曹锟率部直逼天津并与张作霖达成协议,通电全国直奉联合,讨伐皖系。
这就是著名的直皖战争!
04、直皖战争 7月14日,直皖战争正式开战,段祺瑞在战前宣布免除曹锟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直鲁豫副巡阅使的职务。
来而不往非礼也,直系则组织了讨逆军,曹锟担任总司令,吴佩孚担任前敌总指挥。
吴佩孚率主力,沿京汉铁路布防,因为京汉铁路一路南下,直指保定,保定乃是直系的大本营。
双方就此爆发大战。
徐树铮调集西北边防军,主攻保定,沿京汉路南下本来部署是对的,问题是徐树铮派的是段芝贵和曲同丰指挥。
吴佩孚根据敌众我寡的态势,决定不要硬拼,集中主力第三师,在涿州涞水一线布防严防死守消耗敌军,同时派出一个旅夜袭团河定国军司令部,准备活捉段祺瑞 。
段祺瑞卫队遭重创,段祺瑞本人当时立刻逃回北京,这下子总司令退回大后方,严重打击了前线士气,也让段芝贵曲同丰更加懈怠
吴佩孚非常沉得住气,没能活捉段祺瑞,就收拢兵力,集中防御,等待下次时机的到来。
另一路的皖系部队,由徐树铮亲自指挥。
小徐子见京汉线这一路没有效果,担心段祺瑞的安危,觉得段芝贵曲同丰也是窝囊废,于是抽调了西北边防军的主力到天津沿京津线南下,进攻河北沧州邢台地区,准备从侧翼包抄直系同时保障北京的安全,结果在杨村这个地方与直系发生激战。
徐树铮集中主力猛攻,吴佩孚命架起大炮于铁路之上猛轰蜂拥而来的皖系军队。双方连番交战,杀至16日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这时日本驻华北驻屯军铁道护路队杨村段的守军突然介入,强迫直系部队,退至铁路以南两英里。
日军的介入导致直军的战况急转直下,因为整个防线被无形打开一个缺口。
徐树铮抓住战机,集中机动兵力杀奔过来。
这样一来,东部的战局,直军实际上是打败了,这下子皖系可以说是占了上风,徐树铮得意洋洋认为活捉曹锟指日可待。
因为此时曹锟的讨逆军司令部正好在天津,这下想跑都没地方,要回保定还得问徐树铮借道转车回北京。
曹锟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本来徐树铮在东部得手,只要段芝贵曲同丰只要守住现在的态势,等徐树铮的主力调准枪头就可以一举击退直军前线。
谁知道这时吴佩孚玩起了惊天大逆转。
吴佩孚知道东路战败,没有放弃,他发现东线虽败,但是主力未损,立即收拾兵力,全部调到西线来,西线的均势立即被打破。
而段芝贵曲同丰仍然未做任何察觉,按照既定方针继续打麻将
吴佩孚的主力部队已经云集涿州涞水一线,吴佩孚知道兵贵神速,率部直捣敌指挥所,第一师师长曲同丰被生擒。
段芝贵此时还在自己的专列里激战正酣,不要诧异,还是在打麻将。
吴佩孚派了一个营的士兵诈降 半夜劫营,段芝贵居然给吓晕过去了。
幸亏兵少,没有成功败退而去。
段芝贵觉得大势已去居然命令专列全速开回北京。
回到北京火车站,段芝贵没下车,就被段祺瑞就地免职,由王怀庆接替他的职务,但是此时为时已晚。
吴佩孚于17日生擒曲同丰,击退段芝贵,当日便展开对西线的全面反击,于十八日便肃清西线皖系军队,占领涿州取得完胜。
此时驻守天津的徐树铮倒了霉,16日占领杨村,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胜利,17日接到西线战败的消息。
接着张作霖的奉军进占滦州,麾下最精锐的27师、28师向天津猛扑。
徐树铮腹背受敌,于18日战败于天津,西北边防军五万人全军覆灭。
本来徐树铮在滦州留着一支人马看着奉军,估算这如果真打起来,也能挡住奉军一阵子,为何如此轻松就丢了滦州了呢?
原来滦州守将,是冯玉祥。
倒戈将军冯玉祥
冯玉祥当时率领第六旅驻守滦州。
冯玉祥是陆建章的外甥,陆建章还是冯玉祥的媒人,冯玉祥能当上第六旅长还是陆建章提拔的,所以冯玉祥这时候要是还不倒戈,那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舅舅了。
徐树铮就这么被稀里糊涂地给办了,猪一样的队友,实在太多了。
段祺瑞这时待在北京,就是瓮中之鳖。
7月19日,段祺瑞主动派人面见大总统徐世昌请求徐世昌下令停战议和,调停直皖矛盾。
受了段祺瑞徐树铮三年气的徐世昌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徐世昌面带微笑地叫人回话给段祺瑞 : “早知当初,何必现在” 。
段祺瑞没辙了,当天通电全国,宣布辞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安福国会于第二日即20日依照宪法解散内阁,选举看守内阁,之后,宣布解散国会
至此,皖系安福系政府宣告下台。
同时在保定,曲同丰率领皖系被俘将官向曹锟举行投降仪式。
曲同丰向曹锟亲手递交佩剑表示解除武装,曹锟双手接过佩剑以后,当即归还。
然后大摆筵席款待曲同丰一行,表示直皖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直皖大战,仅历时五天就宣告结束。
直奉联军大获全胜,皖系失败下野。
自此之后,皖系失势,虽然段祺瑞后来一度上台执政,但他成了光杆司令,从军阀沦为一个政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段祺瑞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仅用了5天,就丢了江山。
05、战事落幕直皖战争结束后,徐树铮遭到直系通缉,他担心冯玉祥报复,又不甘心被直系打败,逃到南方,准备联络浙江督军卢永祥发动江浙战争。
徐树铮担任浙军参谋长,准备联手卢永祥讨伐直系的江苏督军齐燮元,夺取东南的半壁江山助段祺瑞东山再起。
结果徐树铮走到上海,还没有见到卢永祥的面,就被上海英租界的巡捕房逮捕。
英国驻上海领事给了徐树铮,一本护照、一笔钱,押送徐树铮上船去欧洲考察。
从此徐树铮生命的最后五年,踏上了留洋之路,再也没有机会听到他喜欢的昆曲。
1925年12月30日,冯玉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命手下张之江枪杀徐树铮,为舅舅报仇。
徐树铮最终作茧自缚。
而段祺瑞失败以后,回到位于北京的馒头胡同宅子隐居。
吴佩孚得胜凯旋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去面见昔日的上司段祺瑞,向段祺瑞鞠躬道歉,说:
辛苦了,承让了。
段祺瑞还是那么高傲地回敬:
子玉(吴佩孚字子玉)学问不错,带兵打仗也不错,居然会欺师灭祖了。
吴佩孚深深鞠躬退出段宅,自此一代军事强人段祺瑞的皖系土崩瓦解。
直系悍将吴佩孚
段祺瑞和徐树铮并不是窝囊废,这是一代枭雄,为何在两人的领导下,皖系会败这么惨呢?
原因很多。
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强势,导致皖系的人才难以进入决策层。
而留在中枢的都是段芝贵曲同丰这样的溜须拍马的小人,因为只有像他们那样的人才会对段祺瑞徐树铮唯唯诺诺,张敬尧倪嗣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段祺瑞为了义气,死撑硬抗顾小节失大义,失了军心人心民心,故而孤立无援。
而底下卢永祥这样的精明强悍之辈都退守南方割据自立,表面上属于皖系,实际上自己顾着自己的利益
皖系未能做到真正的团结一致。
直皖战争一开,南方的皖系督军,都按兵不动,坐观成败, 段祺瑞徐树铮兵败以后,纷纷倒戈与之划清界线,可见皖系并不团结。
皖系也是很多强人,但是大多为自己利益考虑,依靠段祺瑞的强势和徐树铮的智谋勉强撑起大局,但是大家的自私导致表面的团结未能支撑内部的稳定。
人才的流失,分崩离析的人心最终使本可胜利的皖系失去了统一中国的大好时机。
当然段祺瑞和徐树铮的刚愎自用也是要负上很大责任的,徐树铮讨厌吴佩孚这样人,或许是大家都有天生的傲骨,所以两位并不来电。
段祺瑞偏听偏信徐树铮一个人,导致很多人得不到重用和拉拢,最终皖系令人遗憾的下台了。
段祺瑞的故事至少告诉世人两个道理,第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第二,团结就是力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