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珠皇太极之死:宸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字叫Harjol,哈日珠拉,汉译海兰珠,生于约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 东哥: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海西女真四部在“九部之战”大败四年后,遣使向努尔哈赤通好,叶赫部还表示愿将死于“九部之战”的布斋之女东哥许配给努尔赤。 东哥又名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努尔哈赤当然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亲。显然不是一个人崇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御驾亲征辽西攻打明朝死守的军事要地松山、锦州。九日率军扎宫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十二日,从盛京来到的官员向皇上奏言关睢宫宸妃得病。时值两军对垒的严重时刻,皇太极却毫不犹豫地立刻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各固山额真,命他们固守杏山、高桥,随后,十三日一大早,皇太极就车驾起行,昼夜兼程赶回盛京。十七日抵达旧边界驻跸。当夜一更时分,盛京遣使来奏报宸妃病危,皇太极闻讯立即拔营,连夜赶奔,并遣大学士希福、刚林及冷僧机、索尼等急驰前往候问病势来报。尚未入城即传来宸妃殡天的噩耗。年仅33岁。皇太极疾驰人宫,在爱妃的遗体前声泪俱下,悲痛欲绝。他为了宸妃之死日夜哭泣,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几次哭晕过去。皇太极与宸妃情深意笃,宸妃之死,对皇太极精神打击极大,于是“饮食顿减,圣躬违和”甚至“言语无绪”,以致害了一场大病,自此后再没有重返松锦战场,从而也结束了他40余年的戎马生涯。

清史稿记载皇太极去世写的是“无疾崩”皇太极之死。所谓“无疾”,不代表真的没病,而是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没能查出是什么病。但是从史料记载我们不难推测出,皇太极就是肥胖、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以至于他在晚上睡觉时猝死了。可能是因为准备作战事宜熬夜加上心情激动引发的,就是个纯粹的巧合。

皇太极之死:那海兰珠是不是东哥?怎么死的?(包括皇太极)?

皇太极之死:那海兰珠是不是东哥?怎么死的?(包括皇太极)?

皇太极之死:那海兰珠是不是东哥?怎么死的?(包括皇太极)?

首先说说“入关前夕”,这种说法真的有点事后诸葛亮了皇太极之死。皇太极死后不久的确清军入关了,但那也是明朝被李自成打败,吴三桂投降,献出山海关的情况下,多尔衮觉得机不可失才冒险出兵的(当时清军兵力对比明朝还是相当弱的)。如果明朝没那么快完蛋,或者吴三桂好好归顺了李自成,清军没那么容易入关。非要强调“入关前夕”,搞得好像多凑巧一样,其实没多大关系。再有野史绘声绘色地说什么多尔衮和庄妃合谋杀死更是无稽之谈,多尔衮支持福临继位是因为自己想当皇帝却受到大多数贵族抵制,不得已找了个背后势力不强且年纪小的皇子好控制而已,与庄妃私情一说毫无根据。

然后就来看看皇太极的身体了。众所周知,皇太极很胖,看清朝留下的皇太极画像就知道。史料记载他有两匹宝马,大白和小白,皇帝的宝马自然是千里马,但皇太极身穿甲胄骑在马上,大白只能日行百里,小白只能日行五十里,可想而知皇太极多重。而且史料记载他脸很红(“颜如渥丹,严寒不栗”),脸红,很多时候就是高血压的一种征兆。

接下来看看他的既往病史,皇太极主要的病症有两个,一个是“鼻衄”,也就是流鼻血;另一个是“风眩”,也就是头疼头晕。皇太极的鼻血流的非常严重,多次因为这个病暂停出征,甚至有过急忙行军,鼻血不止,用个碗盛着,三天才止血(“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碗,行三日,衄方止。”)。而风眩则是源于崇德六年皇太极最心爱的宸妃去世,他为之痛哭晕眩,此后多次头疼头晕,太医向各地征集治疗风眩的药材,为皇太极治病。此外,皇太极还有“痰症”等呼吸道疾病。这些都很有可能是高血压引发的。

肥胖、高血压等,自然非常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军政事务的操劳,对健康极为不利。皇太极最后两年,常常发病,“圣躬违和”。死亡的时候,《太宗实录》记载:“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虽说是端坐,但是“亥刻”这个时间段(也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古人基本都睡觉了。皇太极或许在处理政务,没有睡下,但有可能已经打盹了。而突发的脑溢血、心肌梗塞等,可能就在他这个小盹中要了他的命。这是比较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