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同古罗马之间展开的生死对决。这场战争最终以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失败告终。一代战神为何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呢布匿战争?
首先布匿战争,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战败之后,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哈·巴卡思前想后决定北上伊比利亚地区拓展战略腹地。实际上他真正能控制的地方也就只有沿海一线,内陆高原地区的各部落是处于内乱的状态。布匿战争从一开始后,内陆地区的部落们就被罗马人的外交手段打成了内乱。当时迦太基因为有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声威,所以很快把势力扩张到了全意大利以及西西里地区,势力范围猛然扩大。
其次,汉尼拔败就败在没弄清楚海洋国家跟农业国家的优劣布匿战争。其实纯粹靠商业立国的迦太基与离海岸线还有几十公里的农业国罗马根不不同。光从第一次布匿战争起,迦太基根本就没领悟到战争的真谛。这就导致汉尼拔领导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临时雇佣兵,结果遇到罗马正规军时,战败的几率就非常大了。
最后,汉尼拔领导下的迦太基军内部,陷入了严重的内斗。但实际上汉尼拔和他父亲一样从来都不会高看迦太基城的那群贵族。所以布匿战争开始后,迦太基的群成贵族对汉尼拔在意大利的一切行动,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支持。所以最后就会发现这场战争成了汉尼拔个人与罗马之间的战争,失败是必然的。(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谢谢邀请啊!
罗马骑兵起源于罗马王政时代,最初只有300人,后来逐步发展壮大。到塞尔维鸟斯改革时期,骑兵增至1800人,部分马匹供给由公共开支负责。骑兵服役要满足一定的财产标准,最初为10万阿司,但到了波里比阿的时代已经降至4000阿司。
在罗马共和时期,部队按照财产分为五个等级进行征兵,骑兵作为第一等级被征集。骑兵服役从17岁到46岁,每名骑兵要服役10年,无论是罗马公民还是拥有公民权的意大利联盟的年轻人都想加入骑兵,它是身份与荣誉的象征,是一种精英身份的标志,还是通往政坛的必由之路。
罗马骑兵是罗马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他们没有防护装备,但后来有了头盔、胸甲等全套防护装备。罗马骑兵的主要武器为长矛、短剑和圆形的盾牌。罗马骑兵往往配备两到三匹战马,共和时期的马匹没有马鞍,只有马勒。
罗马骑兵发展的过程,也是骑兵武装改革的过程,罗马骑兵逐渐从轻武装向重武装过渡。骑兵战时的任务很多,除在战役对阵外,还能扰乱敌人的行军,攻击粮草和掩护军队转移,但破坏敌人的步兵阵形,进而实施有力打击是骑兵的最基本的任务。其它的任务也许能获得战役的胜利或为战役做好准备,可是一旦战争开始,骑兵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完成攻击和杀伤敌人的步兵。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罗马骑兵屡遭败绩,但经历了提基努斯河会战、特来比亚河战役和特拉西美诺湖战役的几次败仗后,罗马骑兵在失败中逐渐总结教训。公元前216年,坎尼战役罗马骑兵的惨败,引发了罗马军队的一连串失利。这直接促成了后来的继任者小西庇阿对骑兵作用的重视。到了扎马战役,当步兵战斗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罗马人及其盟军的骑兵返回战场,并开始攻击迎太基步兵相对薄弱并正全力进行战斗的战线后方。这一行动决定了战斗的胜负。
可以说,正是罗马骑兵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质量上终于占据上风,才让罗马人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击败了战略之父汉尼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