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蜀汉功臣魏延反骨,对蜀汉的建立与维系都有功劳。
魏延是刘备破格提拔,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比追随多年的赵云职权还高,而魏延也用他的付出获得认可,魏延驻守汉中而蜀汉无忧魏延反骨。
诸葛亮是审慎型领导魏延反骨,凡事亲力亲为,但魏延是变通型将领,能够因时因势克敌,性格差距使诸葛亮疏远魏延,魏延也愈发对诸葛亮有微词,但从史籍而言,并没有魏延谋反的证据。
魏延作为统军将领,能够御敌于国门之外,杨仪主导朝政稳定民生社稷,两者本应该和睦相处,但杨仪难以驾驭魏延,宁愿滥杀功臣,不愿蜀汉出现动荡,所以魏延是以诸葛亮的名义被冤杀。
事实上子午谷奇谋是值得尝试,若能突袭夺取长安,对于提振拥护汉朝士气,即便失败或者被击败,能够以奇兵拖延住曹魏主力的方向,为诸葛亮夺取西北争取时间,可谓是利大于弊,诸葛亮错失时机很可惜!
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反骨,无非是功高震主威胁到皇权,诸葛亮有本领能驾驭,所以留魏延冲锋陷阵,杨仪却并不能驾驭得了,只能自断臂膀诛杀功臣。
魏延是在蜀国建立后足以挑大梁的大将之一,刘备与诸葛亮都曾相继重用魏延,因此说魏延有反骨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魏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可是极力支持北伐的,他想灭掉曹魏的心思不亚于诸葛亮!
诸葛亮也乐得带一位时刻想踏平曹魏的将军在身边,顶多魏延有点桀骜不驯,诸葛亮临终前猜到魏延不会撤军想要继续北伐,便命令杨仪他们不用管魏延,带大军会成都即可,他自己在那没有军队支持自然会回来的,却没有命令杨仪他们处死魏延!
还有人猜测,诸葛亮是突然死亡,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言,除掉魏延是杨仪、姜维等合谋伪造诸葛亮遗言除掉魏延的,当然这种阴谋论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大家就当作逸闻趣事即可!
魏延的重要性刘备在世时很是看重魏延,并且重用之,在攻下汉中后,众人都以为刘备会让张飞镇守汉中,就连张飞本人也觉得刘备应该是让他来镇守!
可刘备大出众人意料,他任命魏延镇守汉中,怕众人不服,刘备在宴席间询问魏延该如何镇守汉中呢?
魏延答道:“若曹操引全军来犯,我必战至最后一刻,知道大王援兵到来!若他只派偏军来犯,在下便替大王全灭了他们”!
这在《三国志》中是有详细记载的: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魏延有没有要谋反答案是没有,魏延是北伐的坚定拥护者,又深受刘备、诸葛亮器重,他在蜀国的地位也不低,没有造反的理由!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都想效仿韩信两路进兵,最终双方会和,这说明他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总想自己指挥军队来打仗,因此诸葛亮去世后他怎么甘心放过这次机会!
诸葛亮死后魏延便说,丞相虽然安息,但我魏延还在,北伐大业乃是先帝的遗愿,岂可因为一个人的生死而荒废!
但杨仪他们不管魏延,蜀国大将王平到魏延这里说明利害,跟随魏延的将士们觉得魏延不对便立刻倒戈向杨仪等人,魏延于是便往汉中逃去,不料被马岱追上砍下头颅,杨仪踩着魏延的头颅骂道,贼人还敢作恶不!
追根究底,魏延是死于蜀国中的内讧,他若是想谋反当时肯定是往曹魏方向跑去,而往汉中跑便没有想要谋反的可能!
魏延在世时的性格就时常嚣张跋扈,众人都让着他,唯独杨仪不服他,经常与魏延叫板,更甚得是,魏延每次发火都把刀剑抽出来抽打杨仪的脸,把杨仪弄的痛苦不堪,因果循环,杨仪嫉恨魏延从中谋害的可能性极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