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正(1697一1763),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大臣帝京篇、书法家。在雍正八年成为探花郎,在乾隆年间,深得乾隆皇帝赏识,是他的御用秘书。
(梁诗正书骆宾王帝京篇)
朝廷的一些文献帝京篇、史书都出自于他笔下。还时常随乾隆皇帝一道出巡,乾隆皇帝作的诗都由梁诗正抄录。
(梁诗正书骆宾王帝京篇)
梁诗正书法初学柳公权帝京篇,后又学文征明、赵孟頫、晚年学颜真卿和李北海。其书法风格文雅秀润,潇洒峭拔。像桂林山水一样,有清奇之气。
(梁诗正书骆宾王帝京篇)
启功先生行楷清雅刚正,俊朗飘逸,以骨力胜,梁诗正秀丽清奇,华贵流丽,以古韵胜,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纸本,行书,28.76厘米X112.81厘米。(见上图。)
下图为启功先生行楷千字文
(启功书千字文)
(启功书千字文)
(启功书千字文)
(启功书千字文)
(启功书千字文)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骆宾王的生死一直是个迷,也有太多传说。《唐才子传》中有一个传奇般的故事:
宋之问贬还途中,道出钱塘,来到灵隐寺游览。在寺中遇到一位僧人,这个僧人就是骆宾王。这完全是后人对两位诗人的幻想,因为宋之问与骆宾王交往甚密,即使骆宾王剃度为僧、容貌大变,宋之问也不可能认不出来。所以这个说法应该是虚构。
骆宾王的故事就是这么传奇,乃至于在正史中也没有他的具体的生卒年。那么骆宾王究竟是怎么死的?
骆宾王之死因为《讨武檄文》的慷慨激昂,即使武则天读罢再有感叹,她也不可能容得下这么一位“反臣”。所以徐敬业反叛一被平定,骆宾王就肯定会受到牵连。
所以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几种记载,所记不全,如下:
资治通鉴上记载初唐四杰——
勃度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
这和《旧唐书》书中的记载一致。《旧唐书》中也说:
敬业败,(骆宾王)伏诛。
而新唐书中的记载则是:
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骆宾王集序》中也是相同的观点:
兵事既不捷,因而逃遁。
等等。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骆宾王随着徐敬业的失败而被杀,二是骆宾王逃过一劫,从此避世。后一种说法在很多文人口中流传,并声称和年老的骆宾王还有过交集。以至于在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如《镜花缘》还专门写了骆宾王逃亡海外,并有一女,李汝珍(《镜花缘》作者)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想象居多,而不可信。
在《唐才子传》中也是骆宾王逃亡海外这种说法,《唐才子传》中说他桴海而去。辛文房(《唐才子传》作者)为诗人们立传时也是搜集了大量史料,应该说这种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
事实上在我看来,宾王反诛,应该是对骆宾王家的“诛族”,而在这期间骆宾王逃脱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证据,在修史工作中《新唐书》不应该修改《旧唐书》中骆宾王的结局。
而官方要的是他的一个死讯,而对他是否真正伏诛则不大关心,因为这么一个文人,除了一篇《讨武檄文》他的作用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再生事端,而骆宾王自己更不敢再生枝节。
所以,骆宾王很大可能是逃脱了,但是他逃脱之后的生活如何我们却不得而知。他可能是病死,也可能善终,也有可能是事后投水自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