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算是徐峥出演的“囧”字头电影的第一部作品了人再囧途之港囧,上映于2010年的6月,由叶伟民执导,徐峥、王宝强主演。
故事以春运为背景,虽然整个故事情节平铺直叙,但也算比较曲折,而且特别接地气人再囧途之港囧。徐峥饰演的玩具公司老板李成功,因为情人曼妮的关系计划过年回家后跟老婆离婚。却在机场遇到了去长沙讨债的挤奶工,王宝强饰演的牛耿。
然后两个人途中共同经历了一些囧事人再囧途之港囧,李成功最后被牛耿一路上的真诚、善良、乐于助人所感动,最后彻底醒悟,重新回家之后不再提离婚的故事。
尽管这部电影已经看了那么多年人再囧途之港囧,但至今提到《人在囧途》,依然有一个画面记忆尤新,那就是牛耿在机场喝下整桶“纯”牛奶,然后飞机起飞差点吐出来那个画面。虽然让人感觉有些不适,但那个画面却是我对《人在囧途》最深的印象。
从投资与产出比来看人再囧途之港囧,《人在囧途》的确算是非常成功的小成本电影。整部电影当时总投资也就400万左右,最后却斩获了3763.5万票房,别忘了,那可是在2010年。
记得那个时候《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这些高成本,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票房也才2000多万至5000万上下,由此可见《人在囧途》的成功。
按照现在一部优秀的电影投资与票房产出比来看,比如《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这些电影的投资成本基本都在3亿上下,而最后票房30亿上下来算,大概也就10倍上下的产出。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人在囧途》400万左右的成本,最后3700多万的票房,放在今天基本和《唐人街探案2》,以及《红海行动》取得的票房成绩差不多了。
当然,回过头来,毕竟时代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将近10年前的物价也是不一样的,演员的片酬也要比现在低很多。比如像王宝强、徐峥这样的超一线实力派演员,现在的片酬最低都在4000万以上。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放到《人在囧途》上映的那个阶段,估计都亏得血本无归了,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人的片酬。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徐峥后来几部“囧”字头电影,特别是《港囧》和即将于2020春节档上映的《囧妈》没有再请类似王宝强、黄渤这样超一线演员的原因。
不过,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不管是演员片酬还是票房都不可同日而语。但作为2010年那个时候,作为接近10年前的电影,不得不说《人在囧途》还是相当成功,相当经典的。
虽然《泰囧》和《港囧》的票房和影响力远高于《人在囧途》,但我更喜欢这一部。
前两部更像是为了喜剧而喜剧,而《人在囧途》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人在囧途》的故事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徐铮扮演了一个人到中年的生意人李成功,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在外独自打拼。
而王宝强扮演的是农名工牛耿。
因为经济危机,老板没有按时发工资。
忠厚老实的牛耿就拿着别人给老板的欠条,千里奔赴湖南讨债。
这两个毫不相关的人阴差阳错在春节返乡路上相遇,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搞笑而坎坷的事情。
作为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人在囧途》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虽然它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它不像别的喜剧只起到引起观众开怀大笑的作用,而是在充分发挥喜剧作用,让观众爆笑的同时,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引起观众的共鸣以及对自身的思考。
比如剧中有这么一幕,牛耿和李成功在飞机上并排坐着。
牛耿因为晕机外加牛奶的作怪下想吐,李成功怕他弄脏座位和衣服,便把呕吐袋递给他。
而牛耿害怕浪费食物,硬是把即将呕吐出来的东西硬生生地咽回去了。
虽然这一幕有夸张的地方,但是从这也可以反映出农名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全局以春运回家过年为主线,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会经历悲欢离合,经历误解与和解。
正如《人在囧途》的英文名字“Lost In Journey”一样,大家都是在从迷茫走向清晰的过程。
正是因为它具有如此深的意义,所以我最喜欢《人在囧途》。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念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