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其用意很深,曹老先生是把刘姥姥当做一面镜子,来折射大观园和贾家的气派和实力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红楼梦》里,通过社会最底层的目光,来反应出豪门深院的极尽奢侈生活,来折射出当时社会时代历史现状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所见所闻,没有刘姥姥所作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所为、所言,《红楼梦》一书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嚼头,是不是就会缺少很多寻味。

所以说,《红楼梦》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把刘姥姥当做镜子的化身,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客观性。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不正确,其实真正的只进过一次。

整个事件回放: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狗儿姓王,其祖父曾任过小官,见过‘’王夫人‘’之父,因贪念王府财势认了宗。

后来祖父过逝,家道中落,便迁出城外务农,把寡居的岳母接来同住,这就是刘姥姥与贾府免强存在的一点关系。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此时,大观园并未建成),作为王家亲戚的她小心谨慎,不敢大声言语,耳闻目睹了荣府的一片繁华景象,心里稀嘘不已。

第二次去,进了大观园,成了贾母的座上宾,喜笑颜开,舒心畅快地游玩了大观园,也深入体验了荣国府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接触到的人多、场面够大、其自身获得的感受超过第一次,见证了贾府的典盛时期。

第三次去,贾府衰弱自已被抄,她直接去了‘’狱神庙‘’探监。昔日得意的凤姐如今骨瘦如柴、神情沮丧,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托付给了这位面前站着的昔日来荣府打抽风的老婆子。

正确的说法:从刘姥姥三进荣府的过程来看,刘姥姥第一次是进荣国府,因大观园未建成,不能说是进入大观园;第二次进荣国府,去了大观园嬉游,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进了大观园;第三次去(荣国府已被抄),未进大观园,直接去了狱神庙。

所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其实只进过一次,要说刘姥姥是三进大观园或三进荣国府都是违背了小说中的内容陈述,是站不住脚的。若你真要这么认为,那表明你没有真正看懂《红楼梦》名著,只能是一位走马看花、人云亦云的浮华者,一点儿不实际!

刘姥姥只进过一次大观园是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三进荣国府才对。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红楼梦》为什么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一进荣国府是第6回,刘姥姥迫于生计带着板儿来,目的是为了攀上贾府这门亲人(因为她的女婿王狗儿的父亲和王夫人的父亲连了宗有名义上的亲戚关系,她以为王夫人还是荣国府的管家人,其实这时已经是王熙凤了)好向王夫借点钱用作过年的开销,她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最后见到王熙凤时她表现的很不好意思,耷眼臊眉、畏畏缩缩、未语脸先红,目睹了荣国府表面上的富贵荣华、繁荣昌盛的场景,王熙凤征求了王夫人的同意给了她二十两银子(成了日后贾府招难解救贾巧姐的前因)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红楼梦》为什么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红楼梦》为什么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进荣国府是从第39回的后半部分到第41回的前半截一点儿,主要集中在第40回,因为王熙凤借了银子使得她家年过的还不错,等瓜果丰收了就送点瓜果给荣国府为了表示感谢,机缘巧合的和贾母投了缘被贾母当成了座上宾登堂入室,大开眼界。贾母邀请她同游大观园,参观了林黛玉等小姐的住处,还为她在大观园举办了宴会。这次的刘姥姥装疯卖傻、强装着奉承众人逗得贾母、贾宝玉一干公子小姐欢心,走时贾母、王熙凤、鸳鸯、平儿等人又送了许多银两、衣服、糕点等等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红楼梦》为什么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三进荣国府是第113回,也是她最后一次进荣国府,这时的贾母已经去世,她听闻贾府被抄家,心里担忧没日没夜的赶着进城想看看贾府的情况,目睹了贾府惨败的场景,还听到贾母噩耗,悲痛欲绝,王熙凤病重将唯一的女儿贾巧姐的托付给她。

个人认为:刘姥姥是一个不可以忽视的人物,在她的身上发生了许多的故事,信口开河是她、醉卧怡红院是她、凤姐托孤是她、解救贾巧姐还是她。是《红楼梦》中穿针引线的人物,作者用刘姥姥的所见所闻来侧面描写荣国府由兴变衰的一个过程。她知恩图报、大情大义、热心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