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工农红军34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中国近代历史故事。为确保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中革军委命令由6000多名福建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总后卫,负责掩护全军抢渡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29日,红三十四师奉命扼守在灌阳文市、水车一带,成功迟滞了敌军的疯狂尾追和侧击,为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起了重要作用。接着,红三十四师奉命前往枫树脚接防。完成掩护任务后,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断,红三十四师孤军留在湘江以东,陷入敌军的包围。1934年12月3日,赶往湘江途中,红三十四师在全州文塘遭敌军伏击堵截,师政委程翠林等将士牺牲。陈树湘率余部向湘南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一〇〇团,大部分牺牲,小部分流散。1934年12月7日,陈树湘率余部离开广西进入湖南,此时仅剩200余人。此后,他们遭敌袭击,陈树湘腹部受重伤,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在道县落入敌手,他乘敌不备,用手绞断腹部伤口露出的肠子,断肠明志,时年29岁。在湘江战役中,6000将士几乎全部阵亡, 全师仅剩第100团团长韩伟、第3营政委胡文轩和第5连通信员李金闪因跳崖被救未亡。
2.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1936年10月28日,由红三十军、九军、五军组成的西路军,在“打通国际路线”“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的口号鼓舞下,渡过了黄河中国近代历史故事。遭到了西北“三马”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部队的疯狂攻击。董振堂指挥红五军接连打了一些胜仗,并于1937年1月2日一举攻克高台城,但随即陷入了马匪军的重围之中。马彪等匪首以数倍于我的兵力,猛烈攻城。激烈的战斗从12日一直持续到19日凌晨。高台之战,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五军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骑兵师师长董俊彦、政委秦道贤等3000多名将士,除极少数幸存者外,全部光荣战死。董振堂领导的红5军,在攻占宁夏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中,共有3800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红5军剩下的在临泽的37团和43团,最终被编入了红九军。可以说红五军在西征过程中高级将领几乎全部牺牲,战况惨烈。
了解了这些历史后可以说本人对于国粉是深恶痛绝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人,对广大人民的迫害简直是罄竹难书。可以说没有这么多先烈的英勇奋战我们肯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表达对先烈们的敬仰之心: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中印战争中的一段神奇又大快人心的故事……
中印战争期间,一位副班长名叫庞国兴,他在一次进攻战中与军队走散了,并正巧遇到了其他三个散兵,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行动。在庞国兴的指挥下,他们居然还正儿八经地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在敌后15英里处悄悄向内部渗透。战果如何呢?印度军队的两个炮位被摧毁,七个加农炮榴弹炮也到手了,还从一个连的士兵手里把八个榴弹炮也顺走了。印度军队第五野战炮兵团共有24架榴弹炮,庞国兴的炮兵队实际上顺走了其中大部分,回过神来印度士兵不知作何感想。一群“小规模战斗者”杀死了大部分印度野战炮兵团。我的天,这究竟是“小规模战斗”还是特种部队啊?后来,庞国兴获得了二等功的奖励,至于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功评为一等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印度人实在是太好打了,他们的装备和水平远远不及我们的步兵的巅峰状态。另一个案例,马德拉斯联合部队第一营(第四连除外)一共约300人从邦德拉撤退,1962年11月21日10时到达多龙桥,当时桥上只有一个营和一个由27人组成的小分队(包括一个15人的迫击炮排)。27打300,要是换成其他国家的军队,他们会做什么选择?估计90%的选择都是跑,最多10%是狙击(距离3公里)。而我们当时指挥官的选择是什么?包围印度军队!什么?27个人去包围一个营?谁都不敢写那样的科幻小说。但是我们的指挥官是如此的坚定,于是一个“大包围”开始了。两位士兵拦阻前方,四位炮兵拦阻侧翼,又派五名士兵殿后,拦阻后方。其余的士兵(主要是炮兵)坚持炮兵阵地提供火力输出的支援。这样一来,在包围圈里有12个人。“主力”仍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担心敌人会跑掉一些)。前面只有三个人!人手不够啊,指挥官在营地里看了一圈,发现只有7个烹饪班的人还能凑活用,所以一个烹饪班赶鸭子上架一样地扛了枪,加强前线。到了目前为止,12人的“主力军”加7人厨房小队猛烈地冲向印度军队的一整个营,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以三人受伤为代价,我军居然杀死35名印度士兵,俘获206名囚犯。印度陆军马德拉斯联合部队第一营被彻底歼灭。
这场战役真的是以少胜多,但印度太弱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