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开国基础当然是李世民奠定的李世民是谁的儿子!
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所谓的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这是西魏时期特有的名称,是关陇集团的最高阶层代表,职权比宰相还高。李渊的母亲,也是西魏的开国功臣李世民是谁的儿子、与李渊祖父李虎同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二女儿。
隋朝末年李世民是谁的儿子,李渊起兵灭隋,主要依靠的便是关陇集团的支持。
但是承袭爵位的李渊,总体上而言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能够起兵主要靠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关陇集团的支持,另一个就是自己的两个优秀的儿子。
关陇集团这里不再赘述,我们来看一下李渊的两个儿子。
太子李建成,在人们的印象中可能就是玄武门之变被杀的主角。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可能就是属于一平庸之辈。然而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
李渊虽然能力并不是非常强,但倒也未曾老眼昏花,李建成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他虽然运筹帷幄的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坐镇后方,处理民政则有着极为独特的一套。而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优点,才令李渊放心将太子之位交给他。
但是很可惜,他有一个主角光环加持的学霸弟弟李世民。
虽然李建成也有能力,但和李世民这种万不存一的奇才相比,那就另当别论了。
可以说,李渊能够建立唐朝,居功至伟的就是李世民。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存在,那么想要在隋末群雄并起的局面中脱颖而出,这种难度绝对是地狱模式。因为从后来的情况看,几乎每一个后期依旧留在桌边的大佬都有问鼎的实力。
正是李世民超绝的能力,才使得这些人几乎在历史中根本就难见其能力所在。还是因为他的能力太强,掩盖了这一些的缘故。
所以虽然唐朝是开始于李渊的振臂一呼,但是事实上,李世民才是那个开国柱石的所在!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共有3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李治是李唐皇位第三顺位继承人,那为啥李承乾没能继位?深受唐太宗喜爱的青雀李泰也没能继位?原因很简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先说一个很深沉的问题:玄武门之变的影响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得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太子李建成不仅丢掉了皇位,自己也身死,妻儿都没能保全,这些都是表面影响。深层次的影响却是李唐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由此受到践踏,李世民通过残酷的手段告诉后继的皇子们,皇位不是天授,皇位可以通过不择手段夺取。无论你是否是太子,甚至无论是否你是男儿身,只要你能灭掉档在你前面的人,你就是皇帝。这是很不好的影响,所以李唐多次出现宫廷政变,甚至出现女皇武则天、太平公主弄权等与封建礼教悖逆的情况。以上是唐朝皇位争夺的大背景。
2、李承乾是嫡长子,年仅8岁就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也是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凌烟阁的名臣轮流去东宫辅导李承乾,随着年岁渐长,李承乾出现叛逆期,与李世民也有了隔阂。反观四子李泰因为才华横溢,修编《括地志》,深受李世民溺爱,按照惯例皇子成年后需要离开京城就藩,李世民却将李泰留在京城,加上李世民夺位的影响,李泰开始对皇位有野心。多重情况下,李承乾感觉自己危机重重,叔叔李建成血淋淋的案例让人毛骨悚然,于是李承乾开始铤而走险,先是密谋刺杀李泰,失败后孤注一掷,率兵逼宫。想必此时李世民体会到了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心情了。最后逼供失败,李世民也舍不得杀了李承乾,于是李承乾被流放。
3、太子李承乾被废,按理说顶太子位的应该是李泰。可是体会到了儿子自相残杀的痛楚,也可能是感受到了李唐皇位传承的危险,李世民必须要拨乱反正,他让李泰外出就藩,就是要告诉世人,皇位不能谋取,不能僭越。于是唯一的嫡子,最小最无害的李治躺着成了皇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