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毕竟秦国统一六国后,还有匈奴、南越的纷扰,而且时间并不长汉朝帝王表。但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长达两百多年,并且影响深远,后有东汉、蜀汉。西汉有作为的皇帝有六位,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昏君,汉成帝刘骜充其量也就是后期荒淫无道。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第一位,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朝帝王表。刘邦生在秦末,长在秦末,亲眼目睹过百姓生活因战乱而贫苦不堪的残酷现实,加上他自己也有野心,最终凭借实力结束乱世,并真正做到天下归心。他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帝王,一统中原后,他采用分封制,将秦国有利国政的政策继承发展并有效利用,用休养生息的政策,给自己的百姓带来福祉。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第二位汉朝帝王表,汉文帝刘恒,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庶子,原为代王。在代国期间,就将封国国政处理的有条有理。成为皇帝后励精图治,继续与民休息,兴修水利,并且废除严刑峻法,与匈奴联姻维护和平。汉文帝是个名副其实的孝子,他对母亲的纯孝为天下臣民的表率。

第三位,汉景帝刘启,他是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后世将他与父亲的治世并称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平定七国之乱,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为汉武盛世打下了基础。汉景帝是个有理想和抱负的皇帝,可惜轰动西汉王朝的削藩政策并没有很好落实,还被迫杀了自己最敬重的老师晁错。

第四位,汉武帝刘彻,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在位54年,开创前所未有的大汉盛世,将匈奴抵御的几乎没有生存之地。从中央到地方,他采取的国政具有开创性,颁布推恩令,弱化诸侯王的权力,一生开创六个第一,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典型的文武全才。若不是晚年巫蛊之祸让他形象大打折扣,他几乎可以成为完美帝王。

第五位,汉昭帝刘弗陵,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幼子,因为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皇位继承人空悬,被汉武帝托孤于霍光等重臣,继位为帝。汉昭帝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延续汉武帝晚年的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盐铁官营,发展生产,加强对北方的防守。若不是英年早逝,一定还会有更多作为的。

第六位,汉宣帝刘询,他是汉武帝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巫蛊之祸从小长于民间,亲身经历过民间疾苦。汉宣帝继位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重视吏治,主张“王道”、“霸道”并用,设置西域都户监护西域各城。汉宣帝的历史功绩在西汉史上仅亚于汉武帝,他的治世被称为“孝宣中兴”。

西汉一朝比起东汉,少了宦官专权,至于外戚干政,东汉有过而无不及。西汉一朝还有吕后当政期间,国力也很强盛,可惜她不是皇帝。

中国古代的皇帝应该从秦始皇算起,“始”就是开始,第一个的意思,秦始皇之前的国家君主并不称作皇帝,而是王或公相称。比如夏、商、周都是以“王”作为尊称,到了春秋时期则改为了“公”,比如秦穆公、晋文公等,到了战国时期,一国之君又以“王”相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如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丞相李斯等人建议改称号。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众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赢政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赢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逾五帝”,所以决定兼用“帝”号,称为皇帝。从此以后,“皇帝”的称号便为历代君王所沿用。因此有人质疑秦始皇之前的君王为什么没有排入中国皇帝之列是不正确的。

汉朝帝王表:西汉有作为的皇帝哪几个?

那么中国皇帝顺序表应该怎么排列呢?

如果排除过度政权、傀儡政权、割据政权等,被正史公认的中国皇帝顺序应该这样排列。

秦朝

秦朝二世而亡,因此皇帝只有秦始皇赢政和秦二世胡亥二位。

(汉武帝)

汉朝

汉朝又分西汉和东汉,西汉的皇帝分别是:高祖刘邦、惠帝刘盈、少帝(刘恭、刘弘)、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刘病已)、废帝刘贺、元帝刘奭、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衎和新朝王莽,其中少帝为吕后拥立的傀儡皇帝,王莽为过度政权。

东汉皇帝为: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和帝刘肇、安帝刘祜、顺帝刘保、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和献帝刘协。

三国皇帝(魏、蜀、吴)

魏国: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

蜀汉:昭烈帝刘备、后主刘禅。

东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乌程侯孙皓。

两晋皇帝(东晋、西晋)

西晋: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

东晋: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孝武帝司马曜。

十六国(前凉、成国、汉国、前赵、后赵、代、前燕、前秦、后燕、北燕、西秦、后凉、北梁、南燕、西凉)

前凉:成昭公张寔、文公张骏。

成国:武帝李雄、幽公李期、后主李势。

汉国:光文帝刘渊、昭武帝刘聪。

前赵:刘曜

后赵:高祖石勒、太祖石虎

代:代王拓拔什翼健

前燕:景昭帝幕容儁

前秦: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高帝苻登。

后燕:成帝幕容垂、昭文帝幕容熙。

北燕:昭成帝冯弘。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

后凉: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南燕:献武帝幕容德、末主幕容超

西凉:武昭王李暠

南北朝皇帝(宋、齐、梁、陈、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宋: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武帝刘骏、明帝刘彧、废帝刘昱、顺帝刘准

齐: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

梁:武帝萧衍、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方智

陈: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魏:道武帝拓拔珪、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文成帝拓拔濬、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孝武帝元修。

东魏:孝敬帝元善

北齐:神武帝高欢、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

西魏:文帝元宝炬、废元帝元钦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

(唐太宗)

隋朝皇帝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唐朝皇帝

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享、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武宗李炎、昭宗李晔

大周:武曌(武则天)

五代十国皇帝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明宗李亶、末帝李从珂

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

南唐:烈祖李昪、元宗李璟、后主李煜

前蜀:高祖王建

后蜀: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

吴国:太祖杨行密

闽惠宗王延钧

闽康宗王昶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吴越:武肃王钱镠

宋朝皇帝(北、南)

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熙、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高宗赵构、孝宗赵昚、光宗赵惇、宁宗赵扩、理宗赵昀、度宗赵禥

辽朝皇帝

太祖耶律阿保机、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宣宗耶律淳、德宗耶律大石

金朝皇帝

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宣宗完颜珣

西夏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景宗李元昊、毅宗李谅祚、惠宗李秉常、崇宗李乾顺、仁宗李孝仁

元朝皇帝

太祖铁木真、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睿宗托雷、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裕宗真金、成宗铁穆耳、顺宗答剌麻八剌、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疎、顺帝妥懽帖睦尔

明朝皇帝

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玉、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南明隆武帝朱()键、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清朝皇帝

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炫烨、世宗胤禛、清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穆宗载淳、德宗载湉、末帝溥仪。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