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邀请李登辉传。
最真实的人物传记莫过于正史中的传记了李登辉传。
比如《史记》中的本纪李登辉传、列传都是属于个人传记,也是了解历史人物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不可不看。
而二十四正史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属于传记类型。
其他历史人物传记基本都是根据各种史书史料撰写而成的。
比如《XX会典》、《XX实录》、各种文人笔记都是属于史料的一部分,也都是研究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花时间精力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传记,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正史里面关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描写或历史人物自己的文字或同时代学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
就因为有你这样实际文化水平没超过初中的人存在,所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才成为“病句”
也因为你这种人存在,贾浅浅才敢称自己为诗人。
不读书不是你的错,明明没读书还出来乱说话就是你的不对了!
这么正常的一句话,怎么就成病句了?
……
好了,原谅我的直率。
现在来理性的分析一下这句为什么不是病句。
楼主之所以觉得这是个病句,无非就是把“大约”和“的确”这两个矛盾的词叠一块,脑子一下转不过弯来。
简单点,我们换个日常一点的用语,把“大约”改成“可能”,把“的确”改成“真的”,这句话就变成这样说了:孔乙己可能真的已经死了吧。
“可能”表示我没有亲自看见,所以没法肯定。但是从种种迹象表明,他“已经死了”的这事没跑了,所以才说“孔乙己可能真的已经死了”。
往深一点说,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作者的更深一层心理:希望孔乙己没死,希望还有奇迹,希望这个可悲的人没被那个吃人的社会真的吃的一点骨头都不剩。
所以,如果你在那个场合,你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的话,内心深处,确实是希望自己被打脸的——可惜没有。
再造一个句:“他可能真的不爱你了”……“他大约的确不爱你了”!
这样的句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和谁说的无关。
现在够清楚了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