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一生嗜竹,一首《竹石》更是情感真挚,无人不晓郑板桥的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可见其对竹的情深。

郑板桥的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他一生写竹的诗有很多,我特别欣赏他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的画: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的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少年时读过并喜爱的一首诗,喜欢,最初是因为诗用白描的手法所表现的意趣横生的意象,后来是感动于诗人心系百姓的情怀。诗的大意是:

正在衙门里休息,忽然下雨了,雨点噼噼啪啪落在窗外的竹叶上萧萧作响,这声音就好像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他在潍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甚,民不聊生,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诗以竹寓意,托物取喻,表现了他为官一任,以民为怀的赤子之心。每读它,我都会被一种深深地感动,百姓能有这样的父母官,该是多大的福气!

对不起了,这张画一入眼就完全不是郑板桥的风格。连高仿品都不算,因为画技太拙劣了。通常国画,画到中级水平,都比这画的画面,要干净利索,有精气神儿。

郑板桥的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再稍微说点专业的。这幅画做旧的手法也太拙劣,因为一般的做旧,是刷淡碱水。那样处理过的画面,通常不是这样脏。它会出现一种岁月斑驳的状况,而这幅画的做旧都非常笨,根本不是做赝品的行家所为,小学水平都不够。

郑板桥的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下面再说说真板桥的情况

郑板桥的画:郑板桥以画竹称道,他画的竹有何不同?

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

他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注重领会画理神韵,不受技巧成法的羁绊,重意趣不拘成局,重简练不好繁复,重整体不轻部分。

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后人用这样一副对联儿来形容郑板桥的绘画艺术风格:“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胜多。下联主张要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再说就太多了,以上面的论述来看看那两幅画,离板桥先生的水平风格,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所以确切地说,上面两幅画,是两副极其拙劣的赝品和伪作,没有什么价值。

最擅长画兰竹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最为著名的艺术家,现在人对于清朝书画作品的青睐不必赘述,而最爱就是郑板桥的作品。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之一,他擅长诗、书、画,人称“三绝”。

  那么郑板桥擅长画什么呢?对于郑板桥来说最擅长画兰竹。在郑板桥的一生中画过很多东西,有竹子、兰草、石头,也画过松树和菊花;但是郑板桥一生中画的最多的就是竹,其次就是兰草。

  郑板桥曾经自己写诗总结自己画竹经历: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其中蕴藏着郑板桥对于画竹子的深刻认识。

  郑板桥认为作画要精心,如果你不精心就不能达到优秀的地步。作画也要最终达到删繁就简的局面,因为艺术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一定是简单的,并不是极为复杂的,一个简单的元素表达的就是作者最为深刻的思想,展现的就是最为艺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