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儿子众多李渊有几个孩子,但其实真正有资格参与争夺皇位的只有他和正妻窦氏所生的四个儿子,其中真正参与皇位争夺的只有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只是和李建成关系密切,站在李建成一边对付李世民而已。
我们都知道李渊有几个孩子,在古代官宦之家,有资格继承继承爵位,或者帝王之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只有和正妻所生的嫡子。立嫡不立庶,传长不传幼,在封建时代正统的汉人王朝之中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是最为重视的礼仪,不能轻易违反。除非嫡长子身体或智商有明显的问题,或者犯下了让皇帝不能接受的大错,不然即使皇帝对其他儿子十分喜爱,大臣也会自觉维护立长子的规矩,劝说皇帝来遵守。
李渊在尚未发迹之时,在隋朝被封为唐国公,他的妻子窦氏出身于名门大族窦家,是北周大司马窦毅,母亲出身更加高贵,是北周皇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李渊有几个孩子。李渊和妻子窦氏的关系非常好,在李渊尚未称帝之时窦氏就因病离世。公元618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不久就在长安称帝,在当上皇帝的几年时间内,李渊没有立一位皇后,就是怀念亡妻窦氏,不愿立其他女人为后。
出于对亡妻窦氏的怀念,他所窦氏所生的长子李建成在他称帝后很快就被立为太子。在李唐建立的过程中,李建成也一直协助李渊处理后勤和行政事务,立下过极大的功劳。
只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一位军事才能十分突出的奇才,在李唐建立的过程中,李渊需要借助李世民的军事才干,所以才授予了李世民开府建牙的权利,封李世民为最为尊贵的单字秦王,授权李世民组建了天策府,网罗天下英才。在李唐建立初,正是在李世民的指挥下,李唐先后消灭了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刘黑闼等割据势力,扫平了天下,继隋朝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大一统王朝。
只是一山难容二虎,皇家之中有两位才能突出的后代并不是一件好事。对李渊来说,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未能处理好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其实说实话换成谁来当皇帝都处理不好。除非能废李建成太子之位,或者在起初就不给李世民掌握兵权,展示才能的机会。
李世民手中有权、有力,很多时候不是他想不争就不争的。他的众多手中也渴望拥有从龙之功,立下拥立的功劳。关键在于即使他不争,李建成上位后也未必能容下他,所以玄武门之变是避免不了的结果。
在李渊称帝前,他也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李智云这五个儿子。其中三子李玄霸身体不好,在16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五子李智云并非嫡子,没有继承权,在李渊称帝前就去世。后来李渊称帝后才生下了其他几个儿子,但在玄武门之变时,年龄最大的也不过8岁左右,年龄小不说,又不是嫡子,压根就没有争夺皇位的资格。
后来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主动退位当上了太上皇,在太极宫生活了多年,除了享乐之外,就是拼命地给李世民生弟弟。据统计,在李渊退位的几年时间内,先后添了李灵夔、李元祥等三十余位子女,这些儿子中自然不可能来和已经成为皇帝的李世民争夺皇位。
如果我是唐高祖李渊,就提前选好接班人,重点培养,对于其他儿子则一律禁止参政,只是给予土地楼宇、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让其享受荣华富贵。
选谁接班是可以选的,而且必须认真选好。但是选定之后就要从一而终,切不可犹豫徘徊举棋不定,让其他儿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
如果我要选李世民接班的话,我就直接和长子建成做一次深谈,让他知难而退,说服他让李世民继承帝位,毕竟大唐当时外敌还有不少,还需要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战无不胜的雄主。这对建成是有点委屈,但我可以从别的方面保护建成,比如在立世民为太子之后,嘱咐世民一定要保全建成,生活上一定不能亏待他。
如果我要选李建成接班的话,我会千方百计的加强李建成的地位和实力,主动向全国公开自己对这位太子的满意,让那些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臣辅佐建成,甚至还可以提前内禅给建成。早日完善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保证李世民或其他儿子不会铤而走险,最起码要让他知道自己就算铤而走险也无望地位,能软禁就软禁。
李元吉是不会考虑的,只能让他尽情享受荣华富贵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