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1895年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920万美金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五份作为奖励全球各国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分为物理学奖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2020年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目前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其中有三位目前属于中国籍,具体如下(按获奖时间排序):
1.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人。
2.1976年:丁肇中,发现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86年:李远哲,交叉分子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4.1997年:朱棣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1998年:崔琦,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6.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7.2008年:钱永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侄儿,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8.2009年: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9.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以中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0.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国人。
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莫言先生。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基金会最初设有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共五个奖项,后来瑞典国家银行捐资给诺贝尔基金会,增设了经济科学奖。由于诺贝尔奖的巨大影响力,能获诺奖成为很多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的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也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于1955年出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此外,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另外,有很多华裔科学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如高锟、钱永健、高行健、崔琦、朱棣文、丁肇中、杨振宁和李政道等,需要说明的是,杨振宁获奖时是美国国籍,他在2017年恢复了中国国籍。
我想原因很简单,一是受众相对要狭窄,二是思想性不够,三是不符合西方主流社会品味;
金庸先生无疑是武侠文学创作的一面旗帜,他创作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代表作品在华人圈子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金庸先生的作品突破了传统武侠创作的窠臼,把普通的江湖仇杀,上升到了家国大义的高度,人物刻画丰满,形象生动,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处理到位,小说中也融入了金庸先生对佛理、易经八卦、音乐等方面的思考,作品可读性极强。
然而,金庸先生是创办明报出身,作品最先就是在明报连载,为了迎合读者品味,在有些细节处理上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作品的深度上不免受了些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是整个东西方世界知名度很高的一个文学奖项,由西方人把控,一贯以高冷态度示人,评奖一向是西方优先,对作品首先看重的就是深刻的思想性,商业性太强的作品一向是不放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眼中的,不然火爆西方的哈利波特恐怕早就获诺奖了。
对比历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可以推测出他们的评选标准,与之相比,金庸先生没有获奖理由无非如下几点:
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受众相对狭窄
金庸先生的诸多作品都是以中国古代为历史背景,以原本存在的或虚构的人物来进行扩展延伸创作,作品深深带着中国文化的烙印,在华人圈子里固然是大受欢迎,但由于背景限制,西方人普遍感受不到武侠之魅力,受众有限。
思想深度不够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固然是把摆脱了传统武侠江湖仇杀、报仇雪恨的老套,上升到了家国大义的高度,但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对社会另一面的揭露都还没到足够的深度,而这恰恰是诺奖评委比较看重的。
不符合西方人的不流口味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绝大部分都是西方世界的人,以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西方主流语种来写作,这样翻译成评获奖需要的瑞典语时文化的差异性比较小,翻译可以不失精髓。东方文学获奖的作品,无一不是深刻的揭露了人性的本质,社会的阴暗面,在作品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深沉的思考,在这方面,金庸的作品还有不少差距。
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西方的一个奖项罢了,所谓的诺奖情结,只是骨子里的不自信,总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一名作家的作品,得到普罗大众的文学认可,能够拍成无数的电影、电视剧广为传播,无数人名铭记着他,活在无数人的心中,相对获奖,这不是更值得接受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