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清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帝是在位时间,后宫妃嫔众多,但他可以说是对后宫中的女人比较小气的帝王了康熙的良妃。很多后妃服侍康熙帝甚至生下孩子后,都未能获得位份和册封,可见他比较吝啬了。当然,这份吝啬和小气之中还是有例外的。良妃和德妃便是这其中之二。
良妃其人
康熙帝的良妃卫氏,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康熙的良妃。良妃生父的身份十分值得注意,关于这个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也决定了良妃身份的高低。
有一说是这位管领阿布鼐即是蒙古察哈尔可汗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之子(囊囊大福晋后嫁皇太极康熙的良妃,即麟趾宫贵妃),但后来因为叛乱,阿布鼐被绞死。这么算起来,卫氏原本拥有不错的家世,但因罪被投入辛者库,这也符合一些作品中将其说为辛者库罪妇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就比较简单了,卫氏原姓觉禅氏,天聪年间投靠成为包衣,任内管领之职。
无论哪一种说法,良妃卫氏都是出身辛者库包衣,同时她出自满洲正黄旗,应是通过内务府上三旗选秀入宫,入宫后因为温柔聪慧、美丽出众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于康熙二十年,生八阿哥胤禩。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惇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封号“良”,有善良美好之意。随后卫氏在康熙四十六年至康熙五十年(良妃薨逝)之间晋为良妃,她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是这五位后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人。
德妃其人
康熙帝的德妃乌雅氏,出自满洲正黄旗包衣,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二年内务府选秀入宫为宫女,和卫氏一样,被康熙帝看中后服侍。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胤禛,随后康熙十八年单独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晋封德妃,位列惠宜德荣四大宫妃中第三位。晋封后的七年为康熙帝生下3女1子,这个幼子即皇十四子胤禵。直至康熙病逝前,乌雅氏位份为妃位。
康熙晚年的夺嫡风波有多激烈不多赘述,论宠爱,良妃和德妃都各有千秋,在康熙帝的后宫中获得单独册封的殊荣,两人的儿子也都十分优秀。如果要说良妃运气不如德妃,那大约只能说良妃活的没有德妃久。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八阿哥最终夺嫡失败,坐上皇位的是老四,如果那时候良妃还在世的话,也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失败被赐死。
康熙5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事把康熙老爷子气的几乎背过气去,在康熙领着八旗劲旅千万热河“木兰秋狝”途中,八阿哥胤禩为了讨老爷子的欢心,特意弄了两只活蹦乱跳海东青让人送往康熙大帐中,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海东青到了康熙手上之时竟然成了将死之物,康熙当场震怒,当着众人的面大骂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弄这将死之物是何居心?
辛者库这词的出处便是这里,所谓“辛者库”,咱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它是一个机构职能部门,类似于现在的城市环卫工人,辛者库里面的职工专门负责皇家大内,皇家园子,以及王爷府的清扫环卫工作,运输生活用品后勤工作,负责日常打杂采办,祭祀清理管理皇家陵园,皇家御马等相对较苦的体力劳动者。
而康熙口中的“辛者库贱妇”则特指故宫的后宫专门负责皇帝嫔妃日常的女性服务员,她们都是家庭条件稍好的上三旗辛者库出身,她们日常负责伺候主子,比如做针线活、打洗脸水,洗衣等等一切日常服务。她们没有任何的名分,仅仅是作为皇室后宫的下人而存在的,由于时常在皇帝眼前出现,时常有这种被皇帝酒后乱性的现象发生,胤禩就是康熙在某次的乱性的产物,所以出身极低。虽然事后生胤禩的侍女被破格提升为良妃,但康熙打心眼里瞧不上她。爱屋及乌,胤禩被瞧不起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