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被秦国灭亡后,楚国贵族以项梁为首的决定起兵反秦范增是怎么死的。范增出计谋,让其推举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以便召集更多的楚国人加入队伍。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找到了熊心,并重新立为“楚怀王”。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可以说范增是怎么死的,范增在楚军这枝队伍的成立,包括壮大,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项梁战死后,范增跟了项羽,成为项羽最重要的谋士。

公元前206年范增是怎么死的,刘邦进入关中,占领咸阳。项羽大军四十万住在鸿门,刘邦十万军队住在灞上。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物和美女,其野心不小。现在若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鸿门宴”上,范增怎么努力,项羽也没有杀刘邦。使刘邦又得以积蓄力量出汉中,与项羽开始了“楚汉之争”。

公元前203年,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刘邦想求和,项羽不同意。范增说这时候是消灭刘邦最好的机会,要抓紧时间。

刘邦手下谋士陈平,原是项羽那里投奔过来的,他知道项羽这个人猜忌心很重,于是用刘邦给他的重金,用反间计,使项羽对范增失去了信任。

范增十分生气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范增屡次建议项羽消灭刘邦,项羽都没有听从他的计谋,他感觉项羽败势已定,就告老归老家彭城了。只是,由于疽疮复发,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项羽不能听范增的计策,失去统一江山的机会,遭到致命失败,最终自刎而亡。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范增是怎么死的:七十岁才出仕的范增最后为何落寞而终?

公元前202年,项羽从垓下一路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项羽过江,但被项羽拒绝。他把自己心爱的战马送给亭长。然后他徒步与追兵战在一起。在项羽的最后一战中,他一个人杀汉军几百人,身受十几处伤。

项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命令所有士兵下马作战,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反击,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但也为千载年来的人们留下一个问号:“为什么项羽在明明可以逃走的情况下,反而在死战后自杀?”

其实,项羽在用最后的一战来祭奠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项羽的亚父范增。自从范增加入项氏,项氏几乎是顺水顺风,而项羽赶走范增后,不到两年,就在垓下被围。此时项羽心灰意冷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心中最大的依靠,那个关键时刻给他提供建议,让他扭转乾坤的范增已经去世。

因此,项羽已经感到自己再也无力东山再起了。因此自杀身亡。那么历史上的范增究竟有多厉害,当他离开后,不可一世的项王仅仅不到两年就被逼自杀。今天我们就借助史料分析一下,看看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和张良分庭抗礼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1)范增,反秦最黑暗时代的一盏明灯。公元前209年,反秦的先驱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举行起义,在极短的时间内,这股不到九百人的起义队伍,迅速影响到整个秦帝国,一时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起义势力遍及整个大秦帝国。

陈胜吴广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聚集了上百万人的军队。西入函谷关,直接威胁到大秦的帝都,咸阳。秦二世大惊失色。派出了一个皇家收粮官章邯,带领着几十万修陵的罪犯,来抵抗西入关中的起义队伍。

在起义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陈胜这时候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第一,陈胜开始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据说陈胜称王是因为手下的人苦劝,甚至到了如果陈胜不称王就要集体抹脖子的地步。

这个极不可信,当时陈胜称王之前就曾咨询过手下的谋士。至少有三个劝阻他不要称王。因为他的威望不够,如果他可以称王,那么他的手下都会称王。到时候队伍就分崩离析了。陈胜不听!

第二,陈胜杀了吴广!

吴广在攻荥阳的时候,遇到了阻力,久攻不下。就被手下田臧杀了。田臧给出杀吴广的理由非常奇葩:“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意思就是二把手吴广骄横,不知道用兵,于是田臧就把他杀了。为了避免打败仗。理由非常可笑,但陈胜不但没追究,还把田臧提拔到吴广的位置。结果田臧和秦兵一遇,全军覆没!

因此是陈胜杀了吴广,用垃圾代替吴广,然后全军覆没。

有了这么多昏招,因此起义军很快四分五裂,陈胜被杀,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陈胜的迅速败亡,很吓坏了一帮人。让他们认识到秦朝的强大实力。很多人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候一个七十岁的老头站了出来,一番话给起义军指明了方向,这个人就是范增!

范增生于公元前277年,在他57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宏伟目标,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范增是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个伟大的时刻,可是一点也不高兴。因为,秦帝国已经建立,大秦再也不需要人才了。

因此像范增这样的大才,就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因此我们会非常奇怪,为什么像韩信这样的兵仙会穷困潦倒,像张良这样的大才会流落江湖。因为向上的晋升通道已经没有了。

范增这样的顶级谋士,在山野中等待了大半辈子,已经七十岁了,终于等到需要他的一个时代。

2)范增,最早看穿时代的人!陈胜吴广的死亡让起义者人心惶惶。但不起义一样是活不下去。而范增这样的人不是活不下去,而是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郁闷无聊。现在天下的秩序终于打乱了,范增建立功业的机会来了。

范增没有找别人,而是找到项梁。因为范增看了这群起义领袖,也就是项梁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和素质,其他的不过是乌合之众。

他找到项梁的时候,项梁也正在迷茫和彷徨。不知道该怎么往前走。这时候范增给项梁分析形势:

第一,陈胜和吴广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底蕴不厚,又率先称王。开了不好的先例。既然人人都可以称王,陈胜吴广就无法从根本上约束部下。因此部队分崩离析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第二,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楚国最无辜。而楚国中尤其是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客死他乡。因此楚国人是最愿意反抗秦国的。你只要找到楚王的后代,立作楚怀王,楚国人就会团结在楚怀王的大旗下。

第三,项家在楚国世代为将,特别是楚国大将项燕,最后死于抗秦。只有你拥立楚怀王是名正言顺的。并且你会受到将士们的拥戴。

范增这一番话才真正解决陈胜吴广留下的恶例,就是人人都可以称王。部队缺乏凝聚力。楚怀王一立,原楚国人找到了组织,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项梁此时表现有点骄傲。范增就劝项梁,虽然我们的力量增长比较快,但相对于大秦,还是相差的很远。秦国任然有短时间动员大部队的能力。因此还是要小心点。可惜的是,项梁有点太乐观了,没有听进去。

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率军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然后乘胜西进,又在定陶再度击垮秦军。而同时,项羽、刘邦在雍丘与秦军交战,也取得大胜,并且斩杀了三川郡守李由。

形势如此顺利,更让项梁高兴了。他感觉范增真是太厉害了,只几句话就把复杂的局势理清,起义军马上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而相对于秦军,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好打。其实项梁没有错,在顺境中容易骄傲轻敌,非常自然。

没有多久,在秦二世的支持下,章邯带领大军卷土重来。几十万人迅速包围定陶,把项梁包了饺子。项梁没想到秦军在极短的时间竟然聚集这么多军队,一时大意,就被包饺子了,最后战死。

这时候章邯也犯了一个大错误,杀了项梁后,他觉得楚军也不过如此,没有趁势穷追不舍,把楚怀王和项羽、刘邦解决掉。也可能章邯的军队是秦国的举国之兵,不能打旷日持久的战争,要迅速灭掉六国。因此,灭掉了项梁后,章邯马不停蹄的赶往赵国。

项羽、刘邦和楚怀王,逃过一劫!

3)范增,项羽的主心骨!项梁死后,历史上并没有交代范增的选择。但我们从后面项羽称范增为“亚父”,就可以看出,项梁死后,项羽选择深信这个曾经为项梁指明方向的人。以项羽的骄横和勇猛,对范增毕恭毕敬,可见项羽在关键时刻是依仗范增的计谋走出来的。

项梁死后,由于项羽太年轻,因此楚怀王选择用年龄更大的宋义和刘邦。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这时候项羽仅仅25岁。

项羽就是再勇猛,也不是没脑子。军权在宋义手里。宋义带着军队行至安阳,就不走了,在这里安营扎寨,四十六日天没有动静,不再进军。项羽如果没有范增的支持,肯定不敢动宋义一根汗毛。

但这时候范增支持项羽。并且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在安阳待了四十六天。外面的天气是阴雨连绵,士兵又累又饿,宋义在账中饮酒作乐。章邯四十万秦军围住赵国的巨鹿,赵国岌岌可危。

这时候,作为当时的顶级战略家范增,肯定是对宋义的做法嗤之以鼻,这是典型的自取灭亡。让章邯个个击破,到最后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因此范增肯定去找项羽了,也像当年一样,给项羽分析一下形势,因此项羽才有胆子杀宋义。

我们可以看到,项羽杀了宋义之后,不但没有任何事,反而让楚国更加团结。杀了主帅这么大的事,不但没有任何副作用,反而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是不是有点不正常。

因此,杀宋义不是项羽的个人行动,而是范增谋划好的,联合很多项梁的部下完成的。项羽这时候展现出来杰出军事家的特质,派出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盯着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打游击。然后项羽率领全部兵马突然渡河,几天之内和秦军大战九次,击败章邯。

章邯一退,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这时候项羽带兵冲锋在前,所向披靡。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各路围观的诸侯军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一番血战之后,生擒战国四大将王翦的孙子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

巨鹿之战的大胜,是范增和项羽第一次亲密合作的结果。项羽的勇猛和范增的计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打赢了至关重要的一战。当项羽在和秦军主力血战的时候,刘邦才比较顺利的进入咸阳,灭亡了大秦。

范增的眼光有多狠,可以说范增深通人性。他只看了刘邦在咸阳的所作所为,就知道刘邦是项羽唯一的对手。我们看刘邦在咸阳做了什么:

第一,贪财好色的刘邦,没有在帝都咸阳找美女,索财宝。非常不正常。说明刘邦所图极大。

第二,刘邦拿走了秦朝所有的文档。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

第三,在关中“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收买人心。

因此范增极力建议项羽杀刘邦。可惜的是,项羽心中不想杀刘邦。因为项羽觉得刘邦没有做错什么。于心不忍。因此项羽不管范增如何暗示或明示,项羽就是不动。这说明项羽根本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可怕。

因此当项羽被困垓下的时候,每每想起鸿门宴这一段,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如果要在鸿门宴杀了刘邦,哪里还有这么多破事,也不会把自己逼上绝路。这也是项羽后来不愿意回江东的原因。最好的机会是自己亲手放过的。而亚父范增早就知道了自己会有今天,拼命阻止,只是自己太笨了。看不出来!

即使是鸿门宴没有杀刘邦,也没有关系。从公元前206年,刘邦和诸侯每一次叛变,项羽和范增的组合一样让刘邦毫无机会。最著名的就是彭城之战。刘邦有56万,而被项羽率领三万人打的落花流水。有范增在,刘邦还是不行。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困荥阳,听了陈平的建议,用了一个极其非常低劣的离间计,就让项羽上当,把范增赶回家。范增在回家的路上,又气又恼,悲愤的去世。

而没有范增的项羽从此江河日下,最后被刘邦围在垓下,一路突围到乌江边上。最后无脸再回江东,没有脸再见父老,悲壮自杀。

因为他最终明白了,如果不是他亲手赶走亚夫范增,也不会有这样的屈辱。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综上所述:范增是一个秦末汉初的顶级谋士。一流的战略家。在陈胜吴广失败后,起义首领找不到出路的时候,范增给项梁指明了方向。让起义军重新奋斗在楚国的大旗下。在项梁不幸战死后,范增又辅佐项羽。从此项羽的勇猛和范增的智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西楚霸王才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而反秦势力也在短短两年之内灭掉强秦。但项羽后来有了成就之后,就不怎么听范增的建议。更是在鸿门宴放走刘邦留下后患。即使这样,范增和项羽组合仍然打的刘邦找不到北。可惜的是,项羽竟然听信拙劣的离间计,赶走了范增,自己也不到两年就被围在垓下。自杀身亡。由此可见范增的计谋有多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