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毛遂自荐的故事,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赵胜)门下的食客。公元前257年,秦兵包围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要在食客中选出能文能武的得力人员20名同去,可挑来选去,只选出19名。

这时,毛遂就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要求同去,平原君看了他一眼,问道毛遂自荐的故事:“你到我门下几年了?”毛遂答:“3年。
  ”平原君说:“一个人如果真有才能,好比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锥子的尖立刻会露出来。而你到我门下已经3年,我却没有听谁说过你有什么才能。我看,你还是留在家里吧,毛遂说:“我现在向你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布袋里去。假如你早把我放进布袋,那我早已冒出尖子脱颖而出了。
  ”平原君听他说得有理,就同意他前去楚国。

一路上,那19人同毛遂说说笑笑,发现毛遂果然很有学问,大家对他的看法开始改变。到了楚国,平原君拜见楚王,要求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双方会谈从清早一直谈到中午都没有结果,原因是楚王不愿意抗秦援赵。
  毛遂等人在殿前的阶下等了老半天,不免着急起来。那19人就对毛遂说毛遂自荐的故事:“毛先生,你去试试。”于是他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也是我的随员。
  ”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同你们主人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10步之内,大国也没用,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们楚国确实是个地大兵多的国家,但并不强盛。
  秦将白起不是曾经一下子把你们打败了吗?还攻破了你们的首都,侮辱了你们的祖宗,这是你们百世难忘的深仇。我们赵国人都替你们感到羞愧,而你倒满不在乎。其实咱们两国联合抗秦,主要还是为了楚国,你以为我们仅仅为了赵国吗?”

楚王听了,很觉惭愧,立即对毛遂说:“对,对,你的话完全正确,我和你们联合抗秦。
  ”毛遂再问一句:“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毛遂就叫侍从取鸡狗的血来,当场歃血为盟,表示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这件合纵联合抗秦的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和胆略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视毛遂为上宾。由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等成语典故就流传下来。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受命去楚国讨救兵。他挑 选了 19个文武双全的门下食客,正准备出发。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荐, 要求同去楚国。平原君问:“您在我门下有多久了?”毛遂答:“已有3年了。”平原君冷冷地说:“一个贤能的人活在世界上,好比一把锥子藏在口袋里,锥子的 尖儿立刻就能看见。
  可是您在我这里都三年了,我从没听说您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您既 然没什么才能,带您去有什么用?”毛遂说:“要是我毛遂被放在袋子里,早就脱颖而出,哪里只仅仅是锥子的尖儿穿露出来呢?”平原君见他善于言辞,态度又诚恳,就带他同行。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在朝堂上商量着联合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余19个人 在台阶下等着。
  两人谈了半天也没个结果。这时,毛遂忍不住径自走到平原君身边,说:“该不该联合抗秦,几句话就行了, 怎么老半天了还没说完呢?”楚王冒火了: “我跟你主人商量天下大事,怎么要你来多嘴?还不快给我下去!”毛遂拿着宝剑,快步靠近楚王说:“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说话的份儿,这怎么叫 多嘴?”楚王见他按着宝剑,心里很害怕,嘴上软了下来:“那么,我倒要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毛遂说:“楚国有5000里土地,100万兵甲,称得上威势赫赫。但是,秦国的白起, 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子,只带了几万兵马,就占了你的好几座城,把你们国都拿去改成了 秦国的南郡,你们的祖先也遭到了他们的揉躏。这样的耻辱,这样的仇恨,每个楚国人 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难道大王就不想雪耻报仇吗?今天跟您商议抗秦的事,还不是为了 楚国,怎么单单是为了赵国呢?”这几句话就像锥子似的扎在楚王的要害之处,楚王无法辩驳,只得温和地说:“对, 对,我同意与贵国联合抗秦。
  ”毛遂于是吩咐楚王身边的侍从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捧着盛血的铜盘子,跪到楚 王面前说:“您应先歃血来表示联合抗秦的诚意,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毛遂三言两语,就使楚王和平原君歃血为盟。堂下的19个人,都佩服毛遂的胆量 和辩才,纷纷说:“这把锥子,今天算是脱颖而出啦!”平原君回到赵国,拜毛遂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