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临近美国加拿大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对外联系方便,区位条件极佳。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城区大约60万人,大温哥华地区约为230万人,按照人口规模来看,在中国最多也就是个二线城市。但上帝非常眷顾温哥华,尽管处于北纬49度13分的高纬度地带(大致与黑龙江省相当),但因有暖流经过,夏季无酷暑,大致在20℃左右,冬季又温暖,很少低于0℃,因此,气候条件明显优越于同纬度的其他城市。宜人的气候条件,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温哥华成为全球重要的旅游城市,且连续多年被多种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除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外,我觉得温哥华的城市规划加拿大温哥华、建设和管理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视宜居城市的规划与实践。为应对城市蔓延加拿大温哥华、交通拥堵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温哥华是全球最早进行宜居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先行城市。1996年温哥华大都市区颁发了《宜居区域战略规划》,用于指导大温哥华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改善环境状况与质量,创建宜居的设施完善的社区。主要从保护绿色空间、建立完善社区、实现紧凑都市和增加交通选择四方面提出具体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强调创建一个公交优先发展的可持续性交通方式,减少对小汽车依赖的社区;促进高质量的城市设计,使其有助于建立一个有吸引力、多功能的、令人难忘和安全的城市;把公园、开放空间、人行道和通道、水体、树木、景观和照明包含到城市结构中;保护城市的美丽和周围环境,同时考虑密度和增长。

二是强调城市的绿色发展理念。温哥华城市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绿草如茵,城市发展格外重视绿化环境营造。通过绿化带为城市划定了增长边界,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温哥华城市公园超过220多个,另有10个海边海滩和1个淡水湖海滩,使整个城市亲水宜人。为减少城市碳足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温哥华从二氧化碳、废弃物和生态系统三方面重点着手,来打造绿色城市建设,主要从绿色经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零废弃物、亲近自然、轻的足迹、清洁的水、清洁的空气和当地食品等目标提出绿色城市的具体建设要求。

三是重视居民的丰富和多样化生活方式。大量的国外移民迁居温哥华,使温哥华城市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开放和包容,也促进不同国家文化在这里交流和传播;温哥华每年的节日活动众多,还拥有歌剧、音乐会和其它各类表演活动;完善的医疗系统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受到当地居民的青睐;在这座城市还可以品味到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还有优质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冲浪、游泳、滑雪等各具特色的运动设施供居民休闲娱乐使用。另外,温哥华还注重营造宜居社区,通过合适的住房、良好的社区服务设施、绿色怡人的开敞空间、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创造和谐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加拿大,能够有500万加币的人,也不是很多,这样的人在加拿大算是进入少部分有钱人的行列。

数据显示,2018年,加拿大人均GDP为46261加元,也就是500万加币差不多是人均GDP的100倍。

然后是,正常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相当于人均GDP的50%-60%。发展中国家会略低,比如我们国家,2018年人均GDP是64644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人均收入又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因为人均收入包括了社保医保等支出,而这一部分是没有纳入人均可支配范围的。

如果按照人均收入占人均GDP60%来计算,这样算下来,2018年加拿大的人均收入,大约是28000加元。500万加元,相当于普通加拿大人178年左右的收入。这样的水平,这样的财富,当然是属于有钱人一族,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毕竟500万加元,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字。 如果折合成人民币来计算,500万加元,相当于2680万人民币;折合成美元,相当于380万美元。而现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都已经是富人,拥有500万加元的,那么在全球范围之内,都算是富人。在加拿大,也不意外是纯正的富人。

瑞士信贷报告显示,在2016年,加拿大净资产百万美元以上的人数为111.7万人。而从百万美元,到380万美元(500万加元),这之间又有巨大的差异。

加拿大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加拿大进入全国1%顶尖人口的最低门槛,是年收入达到234,700加元,这个人群的人均总收入是 529,600加元。500万加元,相当于这个门槛234700加元的接近20倍;相当于这个人群的人均总收入529600的接近10倍,也就是按照人均收入来计算,差不多需要十年时间。在2015年,加拿大总共有27万加拿大人,进入“TOP1%俱乐部”,占加拿大总人口的0.8%。

换句话说,500万加元,在加拿大,就是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口,真正的有钱人一族。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真正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