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关注一波 游人馆 让我从深度来给你解析问题许攸和田丰。
开始我要说一下题主你这个提问许攸和田丰,里面有一个字是错的,就是许攸的攸字。许攸和田丰之间在三国中的内斗还是相对比较少的。但是你既然这么提,那我就直接给你们说袁绍谋士之间斗争的原始根源吧。
关键就在于袁绍本身是河南人许攸和田丰,而他最后是到河北去创立自己的基业,那么他身边的谋士集团也就分成了两种,一种是他从河南带过去的。比如荀谌 、郭图、辛评、辛毗,许攸,淳于琼等,另外一部分就是河北的本土人士,如田丰,沮授,审配,张郃等,这两派之间长期都有斗争,虽然看上去田丰沮授,比较正直,但是他们也不太会为人处世,两派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啊。
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两派的纷争。许攸和田丰之间的窝里斗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方面。再看后来的官渡之战前,审配强行关押许攸的家属让许攸叛逃,以及郭图恶意中伤沮授,强行把他带的兵分成三部分,然后自己和淳于琼各领了一份,再到进谗言,逼迫张郃反叛,这些可以说都是两派之间斗争的延续。
袁绍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在这两派之间搞好平衡。最后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了。欢迎大家关注我,有关三国的问题都会为你们解答。无论是游戏中的还是历史中的。
古人有句话说的真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能田丰和许攸跟错了主子,导致他俩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化作尘土了,那么我们也只能用有限的资源去分析下了。
袁绍手下的谋士们谈不上是超级智囊,但多少也都是能人,但能力突出是一方面,更多时候他们的点子基本都被主子拍死了。袁绍灭公孙瓒就是按照田丰的思路走的,但细细思考下这场战役也并不能说明田丰有多厉害,袁绍有多英明,而是公孙瓒面临内忧外患提前自己先崩了。后来袁绍这支势力发展成河北一哥,可惜在是否迎天子的态度上,田丰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说了也没用,沮授等人说的不是照样被驳回了么),后来袁绍发现刘协这个不倒翁居然如此好用,就想把都城迁往鄄城,结果惨被曹操拒绝,袁绍一脸不爽。田丰说我们不妨以此为借口以此为借进攻许县给曹操点颜色看看,袁绍觉得如此暴力行事有失自己四世三公的身份,于是坚定的驳回。
后来刘备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曹操大怒去收拾亲征刘备。田丰对袁绍说主公啊咱们机会到了,我们可以趁着曹贼去打刘备的间隙去奇袭他的后方,那么称霸天下指日可待。袁绍仔细想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因为袁尚得病没舍得去,这个好机会就错过了,后来袁曹在黄河对峙,田丰建议袁绍不要冒然进攻,毕竟曹军粮草周转不利,应该做打持久战的准备,地利我们可以借助黄河这道天然的屏障,人和方面可以去收买人心联合其他有志之士,然后出奇兵轮番骚扰消耗,让曹军疲于奔命,这不就能用最小的代价打胜仗了么。
我们虽然没打过仗,但作为局外人也不得不称赞田丰这直中要害的眼力劲,很可惜,曹操依然不接受,是想如果袁绍按照田丰的思路来行动,恐怕曹操也是凶多吉少吧。
许攸相比较田丰更偏执一些,但也是能看透大局之人,官渡之战前许攸就建议派轻骑去偷袭许都,但袁绍定要直取曹操人头,硬生生的忽略了许攸。而这个时候许攸的家人犯法被捕,许攸一起之下投奔曹操,并献出火烧乌巢的策略,曹操居然想都没想就采纳了,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官渡大败后袁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田丰和许攸都算是有志之士,可惜没遇上好主子。
文/逻辑文史游
高贵的名门不需要队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