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27日,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收到了属下第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的緊急电文:“师团不断遭到右侧敌人的射击,12时似乎进入梁山附近,出现新的敌人,兵力与番号不明,正交战中”孙立人事件。这封电报差点没把冈村宁次气昏过去,在他看来,诸如“似乎”、“不明”这样的用词根本不应该是一个中将师团长说出来的。

孙立人事件: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很小的事件而改变结果的战役吗?

孙立人事件: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很小的事件而改变结果的战役吗?

孙立人事件: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很小的事件而改变结果的战役吗?

孙立人事件: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很小的事件而改变结果的战役吗?

(日寇11军司令冈村宁次中将)

孙立人事件: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很小的事件而改变结果的战役吗?

孙立人事件:历史上有什么因为很小的事件而改变结果的战役吗?

第106师团执行的是战役穿插任务孙立人事件,原因在于日军侦察机意外发现,国军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的主力正在迎击本间雅晴的第27师团,在部队调动中露出破绽,于南浔路和瑞武路之间出现一个宽约10几公里的缝隙。冈村立即命令第106师团全部轻装,由这道缝隙钻进去,俯击中国军队侧背,配合正面的第27师团和第9师团,一举击破薛岳兵团主力。

松浦得令,命师团将所有重武器由挽马换成驮马(懂鬼子编制的自然理解),步兵每人携带200发子弹和六天的干粮,一头钻进赣北的崇山峻岭之中孙立人事件。从战术角度看,冈村宁次和松浦师团的计划是非常大胆和有效的,一旦106师团突然出现在中国军队身后,薛岳的防御体系必然大乱,以抗战初期双方的战力差,崩溃在所难免。

(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

然而不经意的一件小事情,却让松浦老鬼子和他的20000名(特设师团也是两旅团)鬼子兵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那就是日军在1938年仍在使用的军用地图。

说来也巧,这版军用地图正是冈村宁次搞来的,十三年前的1925年,冈村宁次中佐受聘担任北洋军阀“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军事顾问,次年秋天,他陪同孙传芳驻跸九江迎击蒋介石的北伐军。在此期间,他搞到了一份1:50000的华中军事地图,在孙传芳溃退时趁机携图溜走,回国后献给了日军参谋本部,并为此得到一大笔奖金。

从这件事情来看,后来抗日军民称其为“冈村老贼”并不为过。

松浦师团使用的这版“冈村”牌地图很不精确,赣北山区很多地点和地貌都是错的,有些要点干脆没有标注。九月的江西秋雨绵绵,山区大雾弥漫,日军不仅经常前后队失去联系,甚至走着走着连自己在哪都不知道了,这种事有个汉语名词叫“迷路”。更要命的是,赣北山区富含磁场,鬼子的罗盘还失灵了。

地图是错的,罗盘是坏的,于是松浦率领20000多鬼子在大山里瞎比转悠,很快就被欧震的第4军警戒部队发现了。

(薛岳在战役指挥中)

日军的穿插计划是攻击第一兵团侧后,但反过来说,中国军队只要一转身,也可以迅速完成对106师团的战术包围,这是把双刃剑。薛岳闻报,立即调整部署,以有力一部阻击敌27师团等部,集中四个主力军不动声色向松浦包抄过来。

薛岳这边也有一件小事发生,就是突然接到蒋委员长电报:“第74军在岷山伤亡甚大,应予调往长沙整补”,想来是俞济时要求歇歇了,蒋介石保护嫡系的毛病自然一直都有。要是换了别的将领,恐怕也就从了,偏偏薛岳是个脾气很犟的主儿,当即回电:各军伤亡都很巨大,都未曾调下整补,第74军亦当缓予整补。

(第74军俞济时等主要军官)

蒋介石被噎得一愣一愣的,又清楚道理在薛岳一边,于是把气都撒到俞济时头上,命令他服从薛岳指挥努力作战,俞济时只好照办。如果第74军战前撤离,或者是骄狂的俞济时像之前一样不太听招呼,后面的仗还真不好打。

就这样,中日两军都在小事情的阴差阳错之下,逐渐走向了厮杀的战场。1938年10月2日清晨,薛岳向各部下达了围攻106师团的命令,同日,第4军先头部队在万家岭正西方向上的雷鸣鼓刘村,与搜索前进(不如说摸索找路)的日军尖兵中队迎头遭遇,战斗随即打响。

战至10月13日,师团司令部差100米被端掉的松浦淳六郎,在付出10000多人的伤亡后,率106师团残部逃出赣北大山,成为日本陆军史上第一个遭受灭顶之灾的师团,史称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