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梁启超梁启超子女。
同理梁启超子女,宋庆龄三姐妹,为什么嫁人都那么好?
是宋庆龄的父亲有哪些方法梁启超子女,理念,能让女儿们找到乘龙快婿吗?
显然不是的。
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
这三个男人都是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人物。
为什么她们三姐妹眼光就那么好呢?
这是阶级地位决定的。
宋家有钱,有实力,能接触到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这样的人物。
孔、孙、蒋也愿意和宋家这样的望族联姻。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鲁迅先生兄弟周作人也是知名作家。
是鲁迅的父亲有什么方法,理念,让让他的儿子都成为作家吗?
显然也不是的。
这是因为鲁迅家并不穷,至少有能力供两个儿子去日本留学。
在那个年代,能出国留学的都是有钱人。(即使现在,出国仍然花费不菲)
日本留学圈,本身就是精英圈子。
鲁迅和周作人成才,不是因为他们爹教育的好(鲁迅父亲去世很早),而是这个圈子,这个阶级,给他们提供了平台,再加上个人努力。就成功了,成名了。
如果一个人,一个家庭,他的社会地位到达了一定层次。只要他的子女不是败家子,一般都会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的。
你翻看一下民国的历史,几乎所有知名人士,背后都能扯出一个大家族。
梁启超、孔家,甚至鲁迅兄弟,都是有钱人,他们能成成才,很多是靠家族打下的基础,是他们父辈,乃至祖辈积累下的各种资源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一个草根家庭,想培养出像梁启超子女那样的人才,几率非常小非常小。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成为梁启超子女那样的人才,请先把自己变成梁启超一样的人。
如果你足够牛逼,你的儿子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果是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那方法再好,孩子再努力,也基本没希望成才。
现实很残酷。
“拼爹”真是一个很现实、很现实、很现实,也很残酷、很残酷、很残酷的事实。
你的成功会在孩子身上锦上添花,你的失败会在孩子身上雪上加霜。
请自己多努力,不要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章、梁二人都是民国大师,但是历史地位这个事情,不好说,要看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不同阶段两个人的各界影响与历史意义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在1900年之前,梁启超是康党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清廷通缉的对象。章太炎则刚刚出版了自己的《訄书》初刻本,在学术界受到关注,但是比起梁启超,地位还要差点。
到了1903年,章太炎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写出了“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云云,引发振动一时的《苏报》案。章太炎主动待捕,作为被告与清政府对簿公堂,并且坐牢三年,对于当时的思想界、政界以及民间均有震动。而此时的梁启超,正在日本办报纸,宣传其改良思想,但如论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走势的影响,又远不如章太炎了。
1906年,章太炎出狱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这对于孙中山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孙中山在此之前,一直被传统士人视为“三大寇”之一,以为他不过是类似扯旗造反的一个小山大王一样的人物。章太炎加盟之后,其“排满”思想开始在士人中间传播,才使得士人开始纷纷接受孙中山及同盟会的主张。在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方面,应该说章太炎的功绩要高过梁启超很多。
当然,到了袁世凯时期,梁启超回国之后,先与袁世凯合作,加入其内阁。在袁世凯复辟后,梁启超又协助策动讨袁。此后联手段祺瑞,并且支持对德宣战,屡出政治上之大手笔。而章太炎则始终站在孙中山一方,但对中央政治的影响力,确实又在梁启超之下。
至于梁启超晚年,任教于清华大学,而章太炎也在苏州开办国学讲习所,同样从事教育事业。然而梁启超过世较早,弟子不多。章太炎则门人众多,曾经是学界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在学术地位方面,章太炎较之梁启超,要胜出一线了。
所以说,从大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章太炎在历史转型期的一些关键时刻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其历史意义在今天是一直被低估的。但如果作为政治人物来评估的话,他的政治手腕又不及梁启超。故此简单地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评说他们的历史地位而不谈标准,很难分出一个高低上下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