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两晋时期行书的表现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伯远帖》《快雪晴时帖》《中秋帖》晋王羲之。这些都是行书史上的代表作。每一种行书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而且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推动书法发展的大家,而且众多书法名家的出现,使之这一时期行书的种类在历史也显得异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书法风格。比如皇象书法的淳朴之气,卫夫人的秀俊之美,王羲之的妍和之态,王献之的英俊之势,都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书法表现。所以多种多样的行书表现形式,是两晋时期书法的一大特色。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进入了北碑南帖的时代晋王羲之。

北朝的碑刻作品以北魏晋王羲之、东魏的最为著名。风格亦多姿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魏碑对楷书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些重要的碑刻在其艺术特点上,大致可分为这几类:一、结体上整体字形方正。用笔上起笔,收笔,转折处也多方正。给人以雄浑凝重的气势。比如龙门刻石。二、以圆笔著称,笔力,转折处全部显现圆润之势。比如石门铭。三、是变化比较丰富的。用笔方正略带圆润,给人更多的变化美,给人以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张猛龙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也是书法史上承上启下 的一个时代。大量流传下来的魏碑也是隋代楷书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开端,魏碑是在继承了隶书的优势之下,给楷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丰富的魏碑对推进楷书不同用笔方式的出现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丰富的魏碑形式,对书法在以后的发展形式上作出很大的贡献。比如,在唐代楷书大家颜真卿的雍容大气的颜体和柳公权的细劲的柳体。都受到魏碑的影响。包括当代的很多大书法家学习楷书都是从魏碑入手。从魏碑种我们可以看到真书它最初的精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形式及用笔出现丰富变化的时期,之所以出现这么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它的社会背景也是分布开的。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的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当局者无暇顾及人们的思想,这就使文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体现在作品上就使作品在形式上和用笔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的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整个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整体看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特点表现在,作品的丰富多样上。以及用笔的变化上,在这样的背景那个下,出现多种行书表现方式,和楷书的前提。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对整个书法发展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乐毅论》,系法帖名(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此帖乃魏.夏侯玄(公元209~254年。三国谯人,字太初。)作,由晋.王羲之书。全文四十四行,六百字。另,五代.梁有摹本,收于《清斋帖》。

晋王羲之: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是什么?

唐.褚遂良谓王羲之此作:“笔势精妙,备近楷则”,被称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晋王羲之: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是什么?

宋.黄庭坚《豫章集》二八.〈题乐毅论后〉著有:“予尝戏为人评书云,小字莫作癡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论述。

晋王羲之:魏晋时代的书法特征是什么?

东晋王氏书法源于钟、卫,但王羲之为摆脱魏晋以来真书的“古质”,在结字、点画、书意等方面加以变革,使真书变得蕴蓄多姿。他在变革真书的同时,又变革“行书”,并在真书中融入“草书”,皆创造出一种“从意适变”的“行草”。而“楷书”,亦称真书、正书。也是汉书字体之一。“正书”,既楷书。虽相传始于汉.建初王次仲,至三国.魏钟繇书写法度已较完备,为正书之祖。但王義之遂意继承发展,工正书亦为楷新。

论王羲之《乐毅论》的书法,也是减省隶书之波磔而成,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谓“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亁。”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杰作《乐毅论》,亦是“变古制今”的开创,也是对后世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潮。

唐.张颜远《法书要录》七.张怀瓘〈书断〉上.〈八分〉释:“(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这可能就是对书圣王羲之优秀作品能从哲理到艺术醇化,升华为书法“楷模”的最好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