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上对小冰河期小冰河时期,主要是参考蒙德极小期。公元1645到1715年在天文学上称为蒙德极小期。在这段时间里,太阳活动非常弱。19世纪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沃尔特·蒙德通过太阳黑子的记录,发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总共有记录的黑子数量只有50颗左右,而通常这样的时间段,也就是70年左右,太阳黑子应该有4万到5万颗。与此同时,1550年至1770年被称为小冰河期。这段时间气温降低,农作物产量减少。
本来对蒙德极小期成因有不同的看法。但毫无疑问小冰河时期,它的本质就是太阳活动为什么会变弱。
在2015年,英国天文学家对太阳数据以及模型做了深入研究小冰河时期。英国的扎科娃(Zharkova)教授在英国Hull大学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对太阳发电机理论做了研究。传统理论认为,太阳自转,形成一个发电机,加上太阳的核聚变,就对外发射出了很多粒子和能量。产生了巨大的电磁场。而他们认为,太阳有两套发电系统,一套在太阳内部对流层,另一套在太阳外层。就像我们平时见到的交流电叠加一样。两部发电机,由于不同步,因此产生的能量叠加有时候会很高,有时候会很低。只要探测太阳表面的电磁波,进行分析,就可以去预言太阳今后活动的强弱。
他们用这个模型重新检查了过去3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数据。发现这个模型,比以前单一发电机的模型对数据的说明要好。
于是他们又对未来做了分析,发现到2030年左右,有60%的可能,太阳活动会进入类似历史上蒙德极小期的状态。
按照他们的看法与理论,小冰河期是有可能再过10多年来临的。他们的模型是不是正确,接下来几年的数据监测和检测是关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