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大家公认的书法家的,这是许多书法爱好者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晋王羲之。很多人说王羲之的书圣地位,全靠李世民的吹捧而得到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是分析分析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会成为世所公认。
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崇王羲之晋王羲之?王羲之和李世民是亲戚吗?不是。八杆子也打不到在一起。其实推崇王羲之书法的帝王,也不只是李世民一个。在李世民之前,有梁武帝。李世民之后,唐高宗李治,武后则天女皇,宋徽宗赵佶,康熙,乾隆等都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
凭什么有这么多的帝王推崇王羲之书法晋王羲之?因为他的书风”志气平和,不激不厉。” 这是最苻合统治阶层统治天下的理念。谁不希望自己的天下,人民温顺,安居乐业?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独尊儒术,乃至于文字,莫不是以软化大众的志气来维持自己的天下。有谁会把自己臣民调教的如猛虎一样,虎视眈眈的惦记着皇帝的江山?如魏碑这样刀削剑刻一般刚强的字,统治者决不会把这种字体推广给自己的臣民。为什么?因为魏碑尚武。宋朝之所以亡国,便是重文轻武所种下的恶果。
说完了帝王们推崇的原因。再来说王羲之本身。帝王们不可能凭空的把一个人捧为书圣。打铁还需自身硬。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王羲之七岁即能书。(不是学,是已经能写的很不错了)在十二岁时,发现他老爸王旷的枕中藏有一本书。(古時的枕头是磁烧制的或是木雕制作的。中间是空心的)这本书,乃是蔡邕所写的书法笔法秘诀。这本书原是在王羲之师傅卫夫人手上的。王家与卫家乃是表亲,所以才会被王旷得到。王羲之看完此书以后,书艺大进。他的师傅卫夫人见到他如此神速的进步,不禁叹息流泪。说:“此子必蔽我书名”。女流之见。若不是有王羲之,谁会知道卫铄是何许人也。
王羲之遍学古代名家书法,篆书学李斯,曹喜。隶书学蔡邕。八分学梁鹄,钟繇。草书学张芝。二十多年,无间寒暑。山阴之竹叶山石树皮木板,被他写尽。练习的纸张反复使用。尽心精作,以致绝伦。以王羲之显赫的家世,再加上他自己的刻苦勤奋,才造就了天下公认的书圣地位。
假如现在的任何,潜心学习书法二十年,心思全部放在钟张羲献等古贤身上专研。他虽然不能成为另外一个书圣,但百分之百可能成为一个天下公认的书法家。
《兰亭序》是不是真的?千千千里马告诉你: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说:《兰亭序》的文章是假的!墨迹也是假的。此语一出,吓得中国一大批学者,纷纷说:《兰亭序》是假的。这些人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启功先生。
《敬史君碑》局部放大。注意“为”字的写法。不是魏碑而是王羲之体系的写法。只有南京的高二适先生说,《兰亭序》应该是真的。然后把羊欣《论古来能书之人》中的基本精神背了一遍。说,东晋时代应该有《兰亭序》这样的书法。
那么,东晋的羊欣说了什么,值得高二适先生背一背他的书呢?
羊欣说:神人传蔡邕,蔡邕传文姬,文姬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
这就是说,王羲之的书法来自于卫夫人,卫夫人的书法来自于钟繇,钟繇的书法来自于蔡文姬,蔡文姬的书法来自于蔡邕,那么蔡邕的书法呢,那就不知道谁传给他的了。
《敬史君碑》首页。如果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羊欣的这个说法,也基本是正确的,现在的考古和历史记载也基本能够证明。
可惜,就是没有充分的证据。比如,为什么没有一件王羲之的真迹流传下来?
请看,《敬史君碑》中的“亦”字的写法,不就是《兰亭序》中的“亦”字吗?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天大的误解,那就是,王羲之时代,其实还是一个隶书的时代,王羲之的书法也是少数人的书写方法而已。
请看,三个唐代的《兰亭序》临摹,差别还是很大的。注意“得”字的写法。但是,羊欣的那一段话,就把中国书法史的完整历史给抹杀了。
中国历史上书法史,由于并没有具体的连续真实的记载,所以,也就把王羲之时代是一个隶书的时代给忘记了。
所以,郭沫若根据考古发展,得出一个结论:天下的晋代都是隶书的天下!
郭沫若这样说,就是为了否定《兰亭序》的文章是真的,书法是真的。
不过,郭沫若在这里就有些绝对了。今天,千千千里马就拿出一个证据给大家看看,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书法肯定是真的。
这就是公元540年书写的一个魏碑书法《敬史君碑》。
《敬史君碑》注意“河”字的写法,也是王羲之书法体系的写法。为什么这个碑证明证明《兰亭序》是真的呢?因为在这个碑中,有不少字完全是王羲之体系的书法。你想想,如果没有王羲之的书法,这个距离王羲之只有一百年左右书法,为什么会有一些王羲之书法体系的写法呢?
《敬史君碑》局部放大。注意“胜”字的写法,完全是王羲之体系的写法。在《敬史君碑》中,王羲之体系的字不少。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当时的书法家,他们的日常“行书”应该是一套王羲之书法体系。《兰亭序》当然应该是真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