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事件: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杜月笙不是不愿意去台湾,只是经过权衡利弊后,暂时不去孙立人事件。

孙立人事件: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但是孙立人事件,台湾终究还是要去的。

孙立人事件: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孙立人事件: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1949年蒋将去台之时,曾经邀请过黄金荣和杜月笙一起去台湾,但是黄、杜两人拒绝了孙立人事件。

孙立人事件:杜月笙为何至死都不愿意去台湾?

蒋志清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在上海滩瞎混,炒股输了个精光,又欠了一屁股债,被讨债的人追的抱头鼠窜,最后没有办法,竟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拜黄金荣为“老头子”,让黄金荣为他出面摆平债务。

黄麻皮收了蒋的门生贴,帮他解决了债务,对蒋有恩,可是却也没有跟着蒋去台湾。

黄金荣虽然老了,可是心里也门清,他一个黑帮大佬去了台湾,即便老蒋能够容他,可是他还能打的出自己的一片天?不过,他是蒋的黑历史,他不得不担心蒋会不会让他好过。

更何况,当时他已经81岁了,哪里经得起折腾?可别一番折腾后死在了海上,反不如老死上海。

所以,黄金荣没有去台湾。

那么,杜月笙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才没有接受蒋的邀请去台湾呢?

杜月笙在1937年时不仅没有像张啸林一样投靠日本人,反而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日本人的阻挠,离开了上海,去了香港。

他去香港后,干了什么?拼命砸钱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为此,他几乎倾尽了家资!

可是,他从没有后悔过,也没有心疼过自己的钱。

即便是后来去了重庆,他也仍然没有忘了继续出力,他虽然想着在重庆打造一个商业帝国,可是却又砸了无数的钱为蒋从敌占区购买物资,也让自己的“门下走狗”在上海破坏日本人对占领区的统治。

杜月笙从1927年开始,已经投靠了蒋,为蒋立功颇多,按理说在1949年应该会跟着去台湾,可他偏偏没去。

杜月笙很清楚老蒋一直对他看不上眼,只有用到他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他每次立功,蒋给他的也始终只是虚职,完全没有要重用他的意思。这也是杜月笙后来将自己比喻成“夜壶”的原因,用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完了就会被藏到床底下。

如果当时杜月笙在国府的靠山——戴笠还在的话,他肯定会去台湾,可是戴笠却死了。

杜月笙善于识人,也舍得投资,所以在看到有胆有魄又有头脑的“小瘪三”戴笠后,他便眼前一亮,然后给予了这个“小瘪三”一定的友谊,对戴进行了投资。

这不,戴笠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先是考入了黄埔,后来又成了蒋的心腹,权势日隆,戴也因此成了杜在国府中的后台。

两人可谓是相辅相成,戴缺钱缺人,杜便给钱给人。

杜月笙正是想通过戴笠这座“桥梁”,由江湖而入庙堂。

但是,在1946年3月17日这一天,却发生了一件事——戴机撞岱山,雨农死雨中!

戴笠一死,维系杜月笙和蒋之间的桥梁瞬间崩塌,杜再想步入庙堂,步入政界,便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

这是杜月笙没有去台湾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此外,杜月笙选择去香港,是因为香港处于两党的中间地带,又不是两党的管辖范围,更利于观望局势,可进可退。

杜月笙投靠蒋,干了不少损害我党利益的事,所以他肯定不敢留在上海。同时,杜月笙虽然投靠了蒋,可是也曾干过违背蒋意志的事,戴笠一死,没有人能够庇护他。

这也是他没有去台湾,而是去了香港的一个原因。

不过,杜月笙在临终前却专门嘱托家人朋友,特别是陆京士,让他们在自己死后,将自己安葬到台湾,这说明什么?

活着的杜月笙不是不愿意去台湾,他想去,但是因为他害怕自己去了台湾,不仅不会得到蒋的重用,反而可能会继续充当“夜壶”的作用。

他愿意当夜壶吗?显然不愿意,所以没去。

可是,一个死去的杜月笙显然便不会有这个担忧了,蒋也不会为难一个死人,所以他才会在临死前让家人将自己葬到台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