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以前就是存在争议的夏朝了商朝皇帝,那就是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王朝了!那个时候应該还没有国家的概念,都是以部落联盟为主的群居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这样的联盟并不故定生活在一个地方,而是逐水而居,那个地方能够维持生活,就往那里跑!而商从夏桀手上取得政权以后,有了基本的国家模式,商人也居住在相对稳定的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地区!而商王只是天下诸侯的共主,并沒有取皇帝号,只是一个最大的王而已!同样的情況,周文王周武王取代商纣王以后,也是大封诸侯,把姜子牙分封到齐国,商朝的后人分封为宋国,周文王,周武王并不直接管理各个诸侯国的事务,各个诸侯管理自己的事情,包括未来的王由谁担当,都是自己负責,而周天子只是负责册封(也就是承认)而已!诸侯只是到了时间去朝拜天子,献上贡品!
到了春秋战国商朝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以中央极权制取代分封制,而秦始皇成为中國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过去大臣和诸侯处于平等地位,大臣可以立而不跪,更可以和诸侯席地而坐,一起讨论国事!到了秦始皇时候,大臣和皇帝就是主仆关系,面见皇帝必須行跪拜礼!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
商朝皇帝,
权力!权力就是春药!权力就是良知的腐蚀剂!绝对的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
商纣王在做王子的时候,天资出众聪明绝顶,是个天才儿童;而且天生神力,据说可以胜过九头牛,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但做了国君之后,套用周杰伦的歌词,就是“纣王变化太快,就像龙卷风”,在位期间做了好多人神共愤荒唐透顶的事。如果你看了《封神演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呼风唤雨千变万化的神仙们,都来帮着姜子牙攻打商纣王了,虽说《封神演义》只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故事,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商纣王在中国历史上的恶名昭著了,而以商纣王命名的成语“助纣为虐”,更可以说明一切。
商纣王荒淫无道,微子启与他的两个叔叔箕子和比干,就拼了命地劝他改邪归正。但商纣王偏偏像中了邪似的,不仅不听劝告,还威胁要杀掉他们。商纣王有个令人心惊胆寒的爱好,喜欢把人剁成肉泥或做成“人肉火腿”。微子启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再唠叨下去,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所以微子启就选择做个“安静的美男子”,悄悄地离开了。而箕子也只能“你是疯子我是傻,疯疯傻傻走天涯”,装疯卖傻做了奴隶,躲过了一劫。比干则是个非常勇敢的“糊涂蛋”,他抱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拼了老命去劝商纣王,说大侄子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死在你面前。商纣王正愁着没人肯献身做人肉火腿呢,便说,我说听说圣人之“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有几“窍”,于是便以做“科学实验”的名义,挖了比干的心。
李显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只不过时势让他做了两次皇帝,后来对自己媳妇儿和女儿太过宠爱最后死于两人之手,其实历史上两次登基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以下几个皇帝。
第一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痴呆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他还有一个手段残忍长得又丑的皇后贾南风,晋惠帝继位后,在贾南风一番操作下,出现了八王之乱,司马衷被封为太上皇,司马伦被诛灭后,他又重新继位,然而他已经成为傀儡,随着有权势的诸侯辗转流浪,他两次一共在位17年,终年48岁。
第二位是唐中宗的弟弟李旦,他俩的境遇差不多,有同一个强势的老妈,两兄弟也是先后登基,又先后去位,武则天继位后,李旦被立为皇嗣,神龙政变后,中宗继位,但是不久中宗就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害死,立了一个小孩子为帝,韦皇后想效仿她婆婆当女皇,这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政变,推李旦继位,他也实现了两次登基,不过不久就让位给了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明皇。
第三,明英宗,这个先后两次登基的皇帝,还是拜他自己和身边太监王振所赐。明英宗少年登基,前期有三杨和太皇太后掌握朝政,国家还在平稳运行,然而这四位死去老去之后,大太监王振逐渐做大,这时候瓦剌崛起,并且时常骚扰边境,王振怂恿皇帝御驾亲征,结果结局大家都知道,土木堡之变让大明几十年的积累化为乌有,精锐也损失殆尽,皇帝也做了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多亏了救时宰相于谦力挽狂澜,打败了瓦剌,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他也立了郕王朱祁钰为皇帝,瓦剌眼看占不到便宜,他们把英宗送了回来,代宗怕英宗抢他皇位,回来就被软禁了起来,太子还换成了自己儿子,可以天不遂人愿,太子早死,自己又重病,一些投机取巧的大臣开始了谋划,其中有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他们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重新登上帝位,又做了八年皇帝,先后在位22年,唯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取消了人殉制度。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两次登基的皇帝,其实还有两位,唐昭宗和宣统溥仪,不过末期的皇帝,被人当做玩物,很多时间都是有权势的一个幌子和吉祥物,几次登基与他们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朝廷局势暗流涌动,波卷云垝,皇帝有时候也是身不由己,政治的牺牲品比比皆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