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讲“气节”的民族王甲本!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永垂丹青!

?文天祥王甲本:南宋抗战派大臣。南宋灭亡后,继续率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言。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劝降,他又写出了《正气歌》。

?谭嗣同:维新运动倡导人王甲本,“戊戌六君子”之一。宁愿为变法流血,不可逃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砍头只当风吹帽,我自横刀朝天笑!”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谭嗣同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夏明翰: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活动家。面对敌人的严刑烤打,坚贞不逾。庄严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吉鸿昌:中共优秀党员。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察绥抗日

同盟创始人之一。1934年11月9日被捕。在狱中写下:“渴饮美龄酒,饥餐介石肉。”“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1月24日行刑前,吉鸿昌庄严提出:我必须面对面地坐在椅子上,亲眼看见枪手是怎样把我打死的!

??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被俘后拒绝蒋介石的各种劝降。在狱中写出《可爱的中国》 《狱中纪实》不朽著作。带着沉重的脚镣,从容就义。

??陈然:革命先烈,重庆渣宰洞英雄。面对敌人的劝降,凛然利用敌人的纸和笔,写下《我的自白书》。

??江竹筠(江姐):重庆地下党基层领导人之一,革命先烈。面对烤打,竹签插十指,誓死不屈。在渣宰洞英勇就义。

??陈独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卓越倡导人。中共首任中央局书记。其子陈延年,陈乔年均为中共重要领导人,先后牺牲。蒋介石政府再三聘请陈独秀书写《国语》课本“国语”两个字,并许以重金。陈独秀愤然拒绝,并厉声回答:我陈独秀宁肯饿死,也不给蒋介石写字!

??叶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41年“皖南事变”被俘!面对蒋介石及众多国民党将领的劝降,坚定不移。在狱中墙上,傲然写下千古名诗《囚歌》:愿地下的火冲腾,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人生在世,不可忘“节”;民族气节,千古永续!

曲靖,云南的滇东重镇,也是入滇的重要通道,昆明的屏障,是云南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古时候曲靖开发的很早,汉朝时在此地设置了郡县,称味县,元朝时在曲靖设曲靖路总管府,明朝时设曲靖军民府,民国时设立云南第二行政公署,驻曲靖,1950年设曲靖县,1983年撤县建市。曲靖文化悠久,历史名人辈出,下面在各行业、各时期列举几位。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图为民国时期曲靖西门街。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杨本昌(1755-1832年)嘉庆时期进士,曾任三品两淮盐运使,这个职位太肥了没几年杨本昌积累了大量财富,辞官回曲靖置办田宅,因为买下了曲靖城内200多间房屋,送外号“杨半城”,时下老一辈曲靖人仍热议。

图为唐继尧。

唐继尧(1883-1927年)北洋滇系军阀首领,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北洋时期任云南都督,发起护国战争,创办云南大学,1927年病逝昆明,墓志铭上写着: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

图为浦在廷故居。

卓琳(1916-2009年)咱小平爷爷的夫人,毕业于北京大学,1937年加入我党,1939年与小平成婚,此后一直伴随左右,患难与共。卓琳的父亲浦在廷也是位革命志士,拥护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创办宣威火腿,被孙中山封为滇军军需少将局长。

抗日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中日两国军队武器装备相差太多;因此一提到抗日战争,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刀长矛。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中国军队缺乏武器弹药,有时甚至只能用最原始的冷兵器抗击入侵。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由于缺乏弹药,中国军人尽量跟敌人打近战,发挥自己的优势,使用大刀和刺刀重创日军;但是日军的肉搏战水平也非常厉害,让中国军人打得非常艰苦。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根据抗战老兵回忆,在白刃战中,我军与日军伤亡比数是3:1,也就是说三个中国军人的牺牲,才能杀一个鬼子。日本长期推崇武士道的精神,所以日本男子都以勇武为荣,成年男子大都精通搏击技巧。特别是日俄战争中,战斗处于胶着状态,肉搏技巧大显神威,日军就更加重视白刃战训练,每个日军士兵都要接受半年的拼刺训练。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所以中国军人和日军士兵拼起刺刀来,确实不轻松。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说到日军拼刺刀水平,有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王甲本:在中华民族中,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都有谁?

一是根据一个名叫刘汝林的八路军老战士回忆,他虽然出身少林,武功还不错,但是跟日军拼刺刀还显得非常吃力。

二是身经百战的国军79军军长,跟日军拼刺刀失手,壮烈牺牲。

三是1938年日苏在张鼓峰爆发冲突,苏军在跟日军进行白刃战的时候吃够苦头。

双方伤亡的情况是这样的:苏军战伤2752人,日军战伤914人;双方在拼刺刀战斗中,身高马大的苏军伤亡112人伤亡,日军则为14人,战损比8:1。

由此可见,日军的拼刺水平确实比较高,一直是日军引以为荣的。

但是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这一招排不上用场了,这是什么原因?

美军火力强大,有压倒性优势美国在二战时就是工业大国,制造能力惊人。

1943年美国钢产量是8000万吨,日本只有760万吨。

美国4年时间内生产了10.84万辆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万辆各类车辆、25.7万门身管火炮。航空兵方面,美国生产了足足32.4万架飞机,包括9.9万架战斗机、19.7万架各型轰炸机、4.9万辆坦克。

作为美国步兵的杀手锏,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万支。日军除了班级武器和连级武器(11式和96/99式轻机枪92式重机枪),步兵的栓动三八步枪确实拿不出手。

一旦两军相遇,美军首先对日军进行空中和地面的不计成本的立体火力打击,炸弹和炮弹劈头盖脸地向日军倾泻,打得日军哭爹叫娘。

别看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那么不可一世,到了太平洋战场也尝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

这样一来,日军占不到便宜,只能希望贴近美军,然后展开肉搏战。

但是在美军的猛烈炮火之后,美军的自动、半自动武器,一起怒吼,将日军一顿暴揍,打得他们丢盔卸甲,人仰马翻,还没等冲到日军跟前,已经尸横遍野,日军直到死也没有跟美军拼刺刀的机会。

即使日军士兵九死一生,获得了接近美军的机会,美军士兵也不按照套路出牌,懒得和日军士兵拼刺刀,他们会抽出自己的柯尔特M1911手枪 ,将日军送回老家。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装备了270万支M1911和M1911A1。

虽然不是人手一把手枪,但下士以上都配发了手枪,陆军装备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传奇战斗英雄约翰·巴斯隆 回忆,在瓜岛战役中,就是凭借着手中的机枪和手枪,交替向敌人射击,顶住了日军进攻,给其造成重大伤亡。

其次是美军体能好,非常重视白刃战,即使万一美军跟日军贴身肉搏,日军也根本占不了便宜。首先是美军高层也非常重视白刃战,军队在这方面并非毫无准备。

早在1905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从结束不久的日俄战争的白刃战受到启发,明白了战争中白刃战的重要性,亲自给当时的陆军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提建议,让对美军的杆状刺刀进行改进,并加强对士兵进行白刃战训练。

20年代美国陆军装备了100万把新式的M1905刺刀,1943年到1945三年间,美国一共生产了294.86万把M1905E1刺刀。其次是美国大兵身体素质过硬,60多岁的退役将军还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2公里跑、做几十个T型俯卧撑,美军的体能训练在各国军队中名列前茅,美军根本就不怕跟日军拼刺刀。所以即使日军有了跟美军拼刺刀的机会,恐怕也只能抱恨终身,以身殉国了。